10月23日至24日,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和中国煤炭建设协会主办、中国中煤所属建设集团承办的全国超深竖井建造技术交流研讨会在江苏徐州成功举办。
  本次会议以“绿色智慧建造 专精深地空间”为主题,系统总结了超深竖井建造领域的最新成果,探讨前沿技术发展方向,进一步打通“理论研究-技术研发-工程应用”全链条,推动行业技术进步。中国中煤党委常委、副总经理、总工程师马世志,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孙守仁,徐州市副市长郭晓敏,山东黄金集团三山岛金矿党委书记、矿长侯成录,中煤建设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国元等出席并致辞。会议邀请了中科院院士、行业协会专家、科研院校及企业代表等300余位嘉宾,围绕国际国内深地空间开发利用、超深竖井建造技术等议题展开交流,并同步开通线上直播,吸引近万人次参与“云研讨”。
  马世志在致辞中指出,中国中煤始终将超深竖井技术攻关置于服务国家战略、引领行业发展高度,其突破是行业从“浅层经验施工”向“深部智能建造“转型的关键。中国中煤将依托创新联合体,聚焦2000米以上深竖井智能装备等关键领域,共建平台、共推标准、共享成果,突破“卡脖子”技术,持续巩固技术领先优势。
  为国家能源安全筑牢“地下长城”
  作为中煤建设集团长期合作伙伴,山东黄金集团三山岛金矿党委书记、矿长侯成录表示,多年来与中煤建设集团三处不断强化技术合作和攻坚,联合攻克岩爆、防治水、高地温等一系列超深竖井建造难题,实现6次月成井超百米。由中煤建设集团第三工程处承建的亚洲首深竖井——三山岛金矿2005米深副井,是中国中煤在超深竖井建设领域技术实力的集中体现,已成为行业瞩目的标杆工程。
  在研讨环节,行业顶尖专家学者围绕深井建设技术作专题发言。中国科学院院士宋振骐作了题为《能源安全领域科技创新发展的重点》的报告,详细介绍了能源安全领域和新时代地下矿山的技术革命。
  矿山深井建设技术国家工程中心主任陈湘生作了题为《超深井建设技术与展望》的报告,对当前超深井建设技术进行了系统总结和远景展望,以促进相关技术装备提升,为深部矿产资源开发及其他深地战略布局提供支撑和保障。他表示,中国中煤在山东三山岛金矿的工程采用全新装备、工艺及管理模式,实现了新质生产力的转化,为我国深地探索作出重要贡献。
  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矿山智能化专家委员会主任葛世荣作了题为《深地矿产开发提升运输关键技术》的报告,介绍了深竖井建设中各类提升运输设备的实际应用效果,交流了超深竖井提升装备的未来发展方向。
  互动交流环节,与会代表围绕深井冻结风险与对策、岩爆监测与防控等行业热点展开深入讨论,共同探索深井施工新理念、新方法与新应用。
  打造深地空间“中国方案”
  作为此次会议的承办单位,中煤建设集团始终以服务国家能源战略为己任,锚定“深地”发展方向,承建了国内超1/3的千米以上深竖井,为推动我国深地空间开发和煤炭行业绿色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依托全产业链技术积累与雄厚的研发实力,中煤建设集团在超深竖井领域持续实现技术突破,施工范围覆盖国内外煤矿、金属矿等多个领域。承建了国内近一半千米以上深竖井工程及冻结深度超800米的立井工程,承担了国内绝大多数冻结长度超500米的斜井冻结工程,打造了全球首个冻结长度超千米的斜井。其中,由建设集团第三工程处承建的山东黄金三山岛金矿2005米深副井,不仅刷新亚洲纪录、位列世界第五,更通过自主研发多项核心技术,构建了2000米级超深竖井成套施工体系,全面展现了我国在该领域的技术实力。
  集结深地攻关“国家队”
  为系统推进超深竖井建造技术体系化发展,会议期间,在中国中煤的积极倡议与牵头组织下,15家行业领军单位共同成立“超深竖井建造技术创新联合体”,涵盖央企、高校、科研院所、装备制造企业,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
  联合体将聚焦深部围岩控制、高效破岩掘进、智能建造装备、灾害监测预警等关键核心技术,统筹资源、协同攻关,推动形成多场景、可复制、可推广的深地开发技术体系,为我国深地资源开发与能源安全保障提供坚实支撑。
  展望未来,中国中煤将持续推动超深竖井建造技术迭代升级和跨界应用,加快技术研发、装备研制和科技创新,为我国深地空间开发和煤炭行业绿色发展贡献“中煤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