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贵州毕节:2处露天煤矿获批开工建设。近日,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鑫达和渝南煤矿两处露天煤矿获批开工建设,目前,两处露天煤矿工程采煤量日均在3000吨,预计建成投产后日产量在10000吨以上。下一步,毕节市能源局将进一步谋划一批露天煤矿开采项目。
【解读】后期国内煤炭产储运工作将有序推进。(1)日前印发的《2023年综合运输春运疫情防控和运输服务保障总体工作方案》指出,要确保大秦、唐包、瓦日、浩吉等煤炭运输大通道畅通,必要时高速公路收费站要设置煤炭运输专用通道,落实煤炭、LNG水路运输“四优先”保障措施。(2)据四川日报消息,四川广元将建西南煤炭调拨储运中心,并力争在2029年达到调拨储运煤炭1000万吨以上的目标。(3)黑龙江省安委会召开全省岁末年初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视频会议指出,各级监管监察部门要对生产建设煤矿和灾害严重煤矿实施“全覆盖”执法检查,保持“打非治违”高压态势。近期,贵州毕节统筹推进露天煤矿开采事宜,四川广元积极推进西南煤炭调拨储运中心建设工作,国务院印发相关通知,指导春节期间的煤炭运输工作,预计后期国内煤炭产储运工作将有序推进,同时,短期来看,为确保岁末年初煤矿安全稳定,预计春节前,主产地煤炭供应将阶段性收缩,节后,增产保供将成为主旋律,预计国内煤炭供应将稳步回升至高位。
2、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自2023年4月1日起,恢复实施煤炭最惠国税率。根据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的关于调整煤炭进口关税的公告,自2023年4月1日起,恢复实施煤炭最惠国税率3%-6%不等。其中对于未制成型的无烟煤、炼焦煤、未制成型的褐煤、制成型的褐煤实施税率为3%,对于未制成型的其他烟煤实施税率为6%,未制成型的其他煤和煤砖、煤球及用煤制成的类似固体燃料实施税率5%。
【解读】2023年4月1日起俄罗斯、蒙古国等国家进口煤量将受到挤压。分析认为,近年来,我国主要从印尼、俄罗斯、蒙古国等国家进口煤炭,其中,印尼属于特惠税率国,2023年4月1日起,进口动力煤仍为零关税,对我国进口印尼煤成本基本没有影响;俄罗斯、蒙古国恢复实施煤炭最惠国税率后,动力煤(以俄罗斯Q5500动力煤为例)成本将增加75元/吨左右,炼焦煤(以俄罗斯K10为例)成本将增加64元/吨左右。综合来看,恢复实施煤炭最惠国税率后会增加俄罗斯、蒙古国等国家进口煤成本,印尼进口煤成本不变。进口动力煤方面来看,我国接近80%的进口动力煤来自于印尼,因此,此举或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进口俄罗斯、蒙古国动力煤数量,但对我国整体动力煤进口量的影响或不大;进口炼焦煤方面来看,我国70%左右的进口炼焦煤来自于蒙古国、俄罗斯,因此,此举或将使得我国整体炼焦煤进口量受到挤压。
3、山东: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提升至13%。《山东省碳达峰实施方案》指出,“十四五”期间,全省将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增长,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构建。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至13%左右。
【解读】后期国内能源消费结构将持续优化。(1)近日,国家能源集团举行2022年第三批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宣布总装机1120万千瓦的10个重点电力项目集中开工。据悉,本次集中开工项目总投资550亿元,其中水电和新能源投资占比超过50%。(2)我国首个单机400兆瓦变速抽水蓄能工程项目——南方电网惠州中洞抽水蓄能电站全面开工,据悉,该电站预计2025年底前投产发电,电站年设计发电量15.6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系统标煤约45.6万吨。分析认为,近期,山东省积极部署“十四五”期间“减煤”及新能源发展工作,国家能源集团致力于投建水电和新能源项目,南方电网水电项目全面开工建设,预计随着非化石能源快速发展,国内煤炭消费占比将稳步下降,能源消费结构将持续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