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D中国煤炭市场网 |  2025-03-17 23:30 星期一
锟叫癸拷煤炭锟叫筹拷锟斤拷

煤炭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是唯一出路

   “把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开发利用作为能源转型发展的立足点和首要任务。”李克强总理在11月17日主持召开国家能源委员会会议时的讲话为煤炭在我国今后一段时期的地位及发展指明了方向。
 
  近年来,随着各种清洁能源的崛起以及煤炭本身生产及利用方式的粗放,“去煤化”的呼声此起彼伏。
 
  从长期目标来看,“去煤化”是我国能源转型的发展方向,但是我国能源储量“富煤、缺油、少气”的特点,决定了煤炭是我国最重要的基础能源和原料,在我国一次能源结构中,煤炭将长期是主要能源。将煤炭开发好、利用好是从实际出发、尊重我国能源禀赋特点的最现实选择。
 
  煤炭是我国最丰富的能源资源,资源保障能力强。从能源资源赋存条件看,煤炭占我国已探明化石能源资源总量的94%左右,而油气仅占6%左右;同时,煤炭也是我国最经济的能源资源。从能源比价关系看,折算成同等发热量价格综合分析,目前我国煤炭、石油、天然气比价为1:11.15:5.02;此外,煤炭又是最安全的能源资源。而“十三五”时期,我国石油、天然气的对外依赖度或将达到67%以上。
 
  长期以来,我国的煤炭开发利用方式粗放,带来了种种问题,尤其以近年来公众普遍关注的环境问题为甚。煤炭一时成了“脏”的、“恶”的能源。然而事实上,煤炭完全是可以清洁高效开发利用的能源。
 
  在开采方面,黑色煤炭绿色开采早已成为我国煤炭行业的共识,在煤与瓦斯共采、保水采煤、矸石直接充填采煤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在利用方面,以煤发电是煤炭的主要用途。在我国,约有50%的煤炭用来发电,同时我国燃煤电厂的超低排放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当前,集中用煤排放的二氧化硫、氧化氮、细颗粒物,靠排放尾气的收集处理,经过脱硫、脱硝、除尘装置,已经能控制为和烧天然气排放的水平相当。清洁煤技术可以使其传统污染物的排放量,低于目前天然气燃烧排放量的国家标准。2015年底,国务院决定,全面实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通过加快燃煤电厂升级改造,在全国全面推广超低排放和世界一流水平的能耗标准;在2020年前,对燃煤机组全面实施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对落后产能和不符合相关强制性标准要求的坚决淘汰关停。事实上,在技术上,我国的燃煤电厂已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以上海外高桥第三发电厂为例,这个被国际能源署称为“世界上最清洁的火电厂”,发电煤耗为276克/千瓦时,解开了火力发电在环保、耗能、效益上不能兼顾的死结,在全世界树起了节能减排的标杆。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在燃煤发电领域完全可以实现。
 
  目前来看,煤炭清洁高效开发利用的难点在散煤利用。我国约有70万台工业小锅炉,还有各种窑炉,加上农村普遍的炊事和采暖用煤,散煤利用量约50%,而这50%所引起的污染,要比煤电所产生的污染多得多。1吨散煤燃烧的污染排放量是火电用煤的5-10倍,在极端气候的条件下,使用散煤所产生的污染可以达到污染总量的40%左右。散煤使用量大面广、低空排放、监管困难,使得散煤治理困难重重。10月底,环保部发布了《民用煤燃烧污染综合治理技术指南(试行)》和《民用煤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试行)》,为散煤治理提供了“工具包”。京津冀鲁等地也纷纷出台了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散煤治理方案。业内专家普遍认为,近期应积极推广“好煤+好炉”,同时,在条件允许的地区积极推广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替代以及电能替代。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能源学会会长倪维斗教授认为,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应主要针对大部分散煤进行整治,终极之道是“大力发展清洁煤发电,以电能来替代散煤燃烧。”
 
  今年以来,“去产能”成为煤炭行业当之无愧的“关键词”,频频见诸报端,政府部门也加强了对煤炭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调控。在煤炭市场供需严重失衡的情况下,化解过剩产能是必然之举。在“去产能”政策的影响下,近期煤价出现稳定、回暖迹象。但是,要真正解决煤炭产业命运、端正煤炭在民众心目中的形象,最终还是要依靠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来实现。
 
  当前,我国的能源转型正逐步走向深入。从长远来看,煤炭作为一种常规化石能源,随着煤炭资源的减少、开采条件的恶化,以及新能源特别是非常规能源的开发,最终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会逐渐下降,甚至被完全替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但是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煤炭仍将是我国的主要能源,煤炭工业仍将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础产业。
 
  此次国家确定将煤炭清洁高效开发利用作为能源转型发展的立足点和首要任务,对于煤炭行业来说是莫大的机遇。煤炭行业应紧紧抓住煤炭清洁高效开发利用、转型升级的历史机遇,加大资金与科技支撑,攻克技术难关,打破体制机制壁垒,强化绿色发展理念,真正实现煤炭的绿色开采、清洁高效利用,依托煤炭、超越煤炭,促进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发布人:

中国煤炭市场网或与合作机构共同发布的全部内容及材料拥有版权等知识产权,受法律保护。未经中国煤炭市场网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对上述产品、信息进行使用、复制传播或与其它产品捆绑销售。

免责声明:网站刊登CCTD认为可靠的已公开信息,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CCTD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网站会员不应以此取代自己的独立判断,网站会员做出的任何决策与CCTD无关, CCTD及其雇员不对使用网站信息及其内容所引发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

CCTD是谁 数据服务 智能数字矿山 品牌会议 运销管理软件
关于CCTD 数据定制 数据融合 全国煤炭交易会 煤炭运销管理信息系统
研究团队 产业数据库 算法研究 电话视频会议 无人值守磅房
年度指数报告 周期类刊物和分析报告 系统集成 筒仓远程装车
咨询服务 智能化自动装车
考察活动 智慧营销支持

关注CCTD

    总部:010-64464669
    太原:0351-2167804、2167813
    秦皇岛:13780353903

    cctd@vip.sina.com


CCTD中国煤炭市场网
官方微信公众号

CCTD中国煤炭市场网
官方微博

CCTD中国煤炭市场网
官方APP

许传坤 软件部总经理
煤炭运销软件

许文辉 市场部副总经理
无人值守磅房系统

李小龙 市场部副总经理
煤焦钢市场分析

苗纳爵 市场部高级经理
港口煤炭市场分析

马丽娜 市场部高级经理
VIP会员服务

张鑫 智慧物流事业部
智慧物流产品
  •       主办单位:北京中煤时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CCTD中国煤炭市场网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CCTD中国煤炭市场网

copyright 2009 cctd.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20447号   |   京ICP证02044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5267号

返回顶部

中国煤炭市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