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D中国煤炭市场网 |  2024-05-07 13:48 星期二
锟叫癸拷煤炭锟叫筹拷锟斤拷

对山西煤炭产业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

    山西是我国最主要的煤炭生产地,煤炭产业在全省国民经济中处于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
    从2012年至今年年初,煤炭价格持续下跌,煤炭工业跌入低谷,山西煤炭行业首当其冲,似乎进入穷途末路,诸多煤炭人面临精神崩溃,全省经济“因煤而困”。自今年2月以来,煤炭价格止跌回升,一路上涨,“叫好”声一片,诸多煤炭人又开始精神亢奋。
    煤炭行业能否尽快摆脱这种非理性、非冷即热的状态,决定着山西煤炭产业能否实现科学发展、转型发展,对于实现省委提出的“塑造山西美好形象,实现山西振兴崛起”的战略目标,意义重大。
    “黄金十年”后期,我一直在给煤炭企业泼凉水,呼吁大家清醒;去年全行业一片悲观,我又一直给煤炭企业鼓劲,“风雨过后是彩虹”“希望总在绝望中诞生”;当下煤炭市场引发躁动,我仍然要大声呼吁:一定要冷眼看煤市。
    1 正确看待当前的煤市和走势
    当前,全国煤炭市场结束了连续4年的持续下跌,自年初至今一路反弹,尤其是7月份以来涨势迅猛。煤炭产业是起死回生还是回光返照?是昙花一现,还是趋势反转?
    1、近期看(3—5年):煤炭行业经济运行态势处于恢复性上涨企稳阶段,但总体上与宏观经济运行态势一致。
    这次危机面临的不是周期性问题,而是结构性难题,最根本的是煤炭产能过剩。今年2月以来尤其是7月份以来全国煤炭市场的快速反弹,绝不意味着自2012年煤炭市场出现拐点以来的趋势反转,而是多重因素短暂集中作用的结果。
    一是去产能政策实施的因素。全国煤炭产量持续下降,在消化了进口煤增幅的同时,产量降幅大于消费降幅,1-3季度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原煤产量24.6亿吨,同比下降10.5%(大于消费降幅8.1个百分点)。
    这是当前煤炭市场好转的根本原因,不是需求增加的结果,而是供给减少的结果。而供给减少的原因,则主要是去产能、控产量实施276个工作日起了关键作用。
    二是保增长政策刺激的因素。
    国家实行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大力推广PPP模式,以适量的政府引导资金更多地激活民间投资,增强整个经济的终极动力,刺激了市场对煤炭等资源的需求,稳定了市场预期。
    三是煤炭内生价值自我修复的因素。煤炭价格持续4年一路下跌,价格严重背离价值,违背价值规律,必然会触底反弹。
    四是气候变化等偶发因素。今年夏季持续高温,全社会用电量大幅增加;公路治超与铁路运价调整,煤炭运输成本上升和国际煤价大幅上涨;加之去产能,导致市场供应偏紧、价格上升的预期不断增加。
    五是投机资金炒作的因素。本轮煤价上涨的背后不乏投机资金的影子,会造成非理性的价格预期,造成价格过快上涨,导致市场大起大落。
    六是国际市场拉动的因素。中国煤炭市场已经被“国际化”,国际煤价上涨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国内煤炭市场。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三点结论:
    一是本轮煤炭价格的反弹不存在持续大幅反弹的现实基础;二是煤炭企业经营状况尚未得到根本好转;三是近期煤价上涨已经提前释放了市场预期,煤价终究还会回归理性。
2、中长期看(20—30年):煤炭行业依然可以大有作为,必须坚定信心、改革发展。
    从一个较长时期来看,今日的过剩只是一种宏观失调导致的阶段性相对过剩。作为中国的基础能源,煤炭肯定要革命,但不是“革煤炭的命”。提“后煤时代”尚早,“去煤化”不可取。现阶段,我们必须坚定对煤炭产业发展的信心。
    信心来自何处?
    一是来自我国国情。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强调指出:“我国国情是以煤为主,我们对煤的注意力不要分散,要做好煤炭这篇文章”,“推动能源消费、供给、技术和体制革命,加强国际合作”。我国人均能源资源相对匮乏,能源进口依赖度大,特别是石油对外依赖度逐年快速上升,能源需求缺口大。我国能源储量“富煤、缺油、少气”的秉赋特性,决定了煤炭是我国最重要的基础能源和原料,在我国一次能源结构中,煤炭将长期是主要能源。作为煤炭行业,应保持这种战略清醒和战略定力。
    二是信心来自于山西省情。
    (1)山西是资源大省、产煤大省。2014年全国煤炭基础储量2399.9亿吨,山西占全国的38.4%,位列第一。目前,山西煤炭产能达14.693亿吨,近三年产量都近10亿吨,占全国的25.7%。
    (2)山西煤炭品种全、质量优。全省有9种煤,其中气煤、肥煤、焦煤、瘦煤、无烟煤储量各占全国同煤种储量的50%左右。
    (3)山西煤炭赋存条件好,开采成本低。大部分资源赋存稳定,整装煤田多、规模大,便于集群开发,开采成本相对较低。
    (4)山西区位好,位置佳。地处全国煤炭储量最丰富的晋陕蒙三角地带,位于我国东西部结合的中间地带,区位优势明显。
    (5)山西现有煤矿井型大,机械化程度高。淘汰了30万吨/年以下煤矿,煤矿机械化程度达99.97%,平均单井规模接近185万吨。安全保障能力逐年提高。
    三是信心最终来自于煤炭行业干部、职工队伍——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更来自于党中央、国务院、山西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对煤炭行业转型发展的大力支持。
    当前最为紧迫的是,必须抓住今后20年煤炭行业转型发展最后的历史机遇,依托煤、超越煤,实现山西煤炭产业的华丽转身。正如省委书记骆惠宁同志在刚刚闭幕的中国共产党山西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中所指出的:必须坚决跳出“市场好时无暇调整、市场差时无力调整”的怪圈,紧紧抓住市场倒逼的历史机遇,坚定不移走上转型之路。也正如代省长楼阳生同志主持召开省政府第134次常务会议时所指出的:必须把功夫下在促转型、调结构、增动能、打基础上,谋定战略抓落实,着眼长远抓当前,努力推动全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 迎难而上,弯道超车,后来居上
    认清现状,是立足当下的基础。一切科学的决策都必须建立在对现实状况的精准把握之上。山西作为我国煤炭生产和供应大省,是我国重要的能源供应基地和工业基地,这一战略地位短时间内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
    1、山西煤炭资源丰富、优势明显。
    山西煤炭资源丰富。全省有大同、宁武、河东、西山、霍西、沁水等六大煤田。形成了北部动力煤、中部炼焦煤、东南部无烟煤三大煤炭生产基地。储量大,分布广,品种全,质量优。
    2、山西煤炭产业已进入转型发展新阶段。
    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山西煤炭产业获得了长足发展。全省2006年、2009年经过两轮整合重组,煤矿数量大幅锐减,全省关闭淘汰了30万吨以下矿井。煤炭产业结构、产业集中度和经济增长方式都有了不同程度的优化,为山西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目前已进入转型发展新阶段。
    3、山西煤炭产业特点鲜明、突出。
    贡献大,煤矿多,产量高,灾害重,结构单。全省煤、焦、冶、电产业占工业总产值的80%左右,其中煤炭约占40%。煤炭的深加工滞后,转化利用率不高。很大程度仍停留在单纯地产煤、卖煤上,停留在原煤生产及其初加工上,而真正具有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高利润率的深加工转化产品该大的反而不大。现行山西煤炭产业管理体制僵化、缺乏活力,企业负担重,办社会的包袱沉重。
    山西煤炭产业尽管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确实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仍存在着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和不足,特别是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五方面。
第一、思想观念不新。
    一是计划经济思维的束缚,“等靠要”思想严重,企业有困难,不是找市场,而是还习惯于找市长、甚至找省长,这一点国有企业尤为突出;二是“官本位”观念的束缚,一些企业领导不习惯于当“企业家”,而是热衷于当官、讲行政级别,企业行政化色彩浓厚;三是夜郎自大思想的束缚,老是忘不了、放不下山西曾有的辉煌,放不下“产煤第一大省”的功劳簿,不能从煤炭思维、资源依赖的禁锢中自我解放出来;四是因循守旧意识的束缚,干部群众存在着看惯了、干惯了、习惯了的惯性,穷困不知思变,落后不知图新,缺乏那么一股子闯劲、拼劲,缺乏那么一种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开拓创新精神,等等。
    近邻内蒙古此轮经济下行中受到的冲击明显小于我省,源于其在煤炭主体企业设置、对外开放力度、民营企业活跃度、煤炭转化力度上都超过了山西。
    第二、产业集中度不高。
    山西作为全国第一产煤大省,去年煤炭产量9.75亿吨,神华集团去年煤炭产量4.74亿吨,但掌控或引领着全国煤炭市场的定价权。对比神华,山西有三大差距:(1)市场话语权弱;(2)人均效率低;(3)产业链条短。
    市场话语权弱的主要原因是煤炭产业集中度低,其根源在于山西煤炭资源的整合还没有彻底到位。人均效率低的主要原因也是产业集中度低。矿井多,单井规模小,用人多。神华集团单井平均规模是690万吨/年,而山西不足185万吨/年。当然,神华集团产业链条完整,纵向有煤、电、油,横向有路、港、航,这个优势是无可比拟的。
    第三、体制机制不活。
    最突出的是存在着行政干预过多、审批事项繁杂、部门多头管理以及市场机制不完善、权力监督制约不到位等诸多问题。省属国有煤炭集团政企不分,没有严格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企业管理政府化、企业家官员化,政府把企业当部门来管理,把企业家当官员来对待。企业家“官本位”意识严重,把企业当政府来运行,机构重叠,人浮于事。企业无法按规范高效的现代企业制度来运行,离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四自”要求还相差甚远。
    第四、产业结构不优。
    除了“一煤独大”,最突出的问题是产业链条不长、替代产业不优。煤炭的深加工和绿色转化产业链条主循环尚未形成,煤电材、煤电铝、煤焦油等循环延伸产业质量不高,主要循环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有的“循环不经济”,有的企业忽视环境效益和社会责任,有的企业无循环经济发展意识,仅为单纯的产业扩张。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气、煤制乙二醇等现代化工项目的开发建设缺乏系统、科学的战略规划。山西煤化工产业整体上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与煤关联不大的非煤产业,同样也存在缺乏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产业协同效应差,规模效益差等问题。
    第五、科技创新能力不强。
    当前,山西煤炭产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依然突出,主要表现为:科技投入不足、创新人才缺乏、科技成果转化率不快不高、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对煤炭产业和以煤为基相关产业的支撑能力不足、推动作用不大,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尚未形成产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很少,煤炭产品的附加值开发不足,尤其是煤电、煤焦、煤化、煤建材、煤机装备等煤基产业尚未形成优势,并且多数产品仍处在产业链中低端,对煤炭产业转型升级、可持续发展的科技贡献率不高,与煤炭大省、资源大省的地位极不相称。
    以上问题,是差距,是劣势,但更可转化成为奋起直追、后来者居上的潜在动力和后发优势。
    3 找准突破口,打出组合拳实现凤凰涅槃
    1、加快推动煤炭行业改革——资源再整合、产业再重组。
    (1)进一步实施战略性重组,发展煤炭大集团,推进煤炭产业集约化发展。依托动力煤、炼焦煤、无烟煤“三大品牌”,综合运用市场、法律、经济手段,实施煤矿企业战略性重组。整合重组优化的原则是按照不同煤种、不同区域,整合重组成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性质的特大型、“巨无霸”煤炭企业集团,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减少煤矿数量,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矿井单井规模,提高人均产煤效率,从而切实提升山西煤炭产业在全国煤炭市场上的话语权和竞争力。
    (2)推进三大煤炭基地建设,提高煤炭生产控制力。以政府调控与市场运作相结合,集中资源、集中优势,建设煤炭大基地,在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的同时,进一步提高煤炭生产控制力。以大型煤炭企业为开发主体,有序建设晋北、晋中、晋东三个大型煤炭基地,大力推进煤炭上下游产业一体化发展,形成多向关联、综合开发、循环发展的大型煤炭基地产业格局,做大做强煤炭企业,确保企业持久健康发展,推动传统煤炭产业向高端、高质、高效迈进,最终实现科学发展。
    (3)紧跟世界生产服务业发展趋势,组建或引进专业化公司。对煤炭、煤化工等项目,不妨在不改变所有权的前提下,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组建或引进专业化公司,进行专业化生产经营管理。此举可以有效地化解企业专业技术人才不足、专业化施工队伍不足和安全管理难度大的问题,充分发挥其专业优势,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
    2、加快深化国企改革——激发动力、释放活力。
    在厘清国企体制机制等制约问题的基础上,对症下药,分类施策,采取“七个一”的措施,强力推进国企改革:
    (1)解开“一个结”,就是进一步解放思想,打开国家经济控制力简单混同于国有经济控制力、混同于对国有企业持股比例这个“结”。
    (2)搞好“一个分类”,就是按照国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指导意见的要求和国有企业的功能定位,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合理划分公益类和商业类(包括商业一类和商业二类)国有企业,并根据不同的类型分类施策,确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和监管方式。
    (3)定好“一个位”,就是明确政府、国资监管部门和企业各自的角色定位,各司其职,各擅其能。
    (4)划定“一个框”,就是划出政府部门和国资监管机构权力边界的框,要大力推进“六权治本”,进一步提升政府服务效率和水平,引导国有企业理顺内部治理机制,划好母子公司权责利边界,划好法人治理结构内部的权责边界。
    (5)拆掉“一堵墙”,就是拆除束缚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的围墙。通过改革工商管理体制、实行负面清单制度等方式,精简行政审批事项,改变政府部门主要履行事前审批职责为主要履行“事中监督、事后追责”职责,构建“法不禁止即可为”的经营环境,增强企业自主选择业务、快速捕捉市场机遇、主动适应市场竞争的能力。
    (6)敞开“一扇门”,就是打开国有企业吸收利用非国有资本的大门,树立“与巨人同行”的理念,借力、借资、借技、借智,拿出优质资源吸引优质的战略投资者,发展优质的混合所有制企业。
    (7)用活“一个工具”,就是用活资本市场这个国企改革的助推器。充分利用国内外多层次资本市场,推动国有企业实现整体上市、核心业务资产上市或引进战略投资者;拓展证券化运作渠道,创新煤炭金融产品,鼓励煤炭企业债务重组,支持企业跨区域、跨领域并购重组和国有产权跨区域、跨领域流转,把“死”资产变成“活”资本,不断提高运营水平和盈利能力。要强化经营的理念,经营煤炭资源,经营煤炭资产,经营煤炭市场,经营煤炭流通,向下游产业延伸。
    3、加快做强做优煤炭物流——充分释放山西的资源和区位优势。
    谁控制了物流,谁就控制了价格。山西煤炭流通具有独特的资源和区位优势,应积极发展现代化、专业化煤炭物流企业,形成集仓储、加工、配送、网上交易、融资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物流产业链和集铁路、公路港口、航运于一体的大物流服务体系。应积极探索建立包括资源储备、产能储备和现货储备等多种形式相联贯的战略储备体系,发挥季节调峰、价格调节和应急保障的作用。
    4、加快推动转型发展——抓住最后的机遇。
    (1)大力发展先进产能。突出调整结构主线,把无效的产能淘汰掉,确保“十三五”期间全省煤炭总产能“只减不增”,完成中央安排山西的去产能任务。要通过新增综合单产达标、新增工效达标等途径,增加先进产能,加快建设现代化矿井。
    (2)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在煤炭主业发展上应坚定不移地转方式、调结构,推动产业从价值链低端向高端延伸,走出一条内涵发展、创新驱动之路。在产业转调上应加快形成煤电一体化发展模式、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模式和煤炭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形成相互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
    一是加快煤电一体化深度融合发展。加快推进煤电一体化发展水平和规模提升,深化省属国有重点煤炭企业与五大电力央企合作,以建立股权为纽带的煤电联营和签约契约为基础的长协合同为主要形式,按照典型引路和全面推动相结合、政府搭台和企业自愿相结合的原则,将煤炭电力企业协调发展关系引向深入,推进山西煤电基地建设,实现煤电深度融合发展。
    二是构建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体系。在优化提升传统煤化工产业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提高煤炭资源加工利用产品附加值,由传统煤化工向现代煤化工转变,尽快形成规模,占据市场份额。要科学规划现代煤化工产业布局,在三大煤炭基地合理规划建设一批现代煤化工产业项目。
    三是延伸煤炭产业链条,大力发展煤炭循环经济。瞄准市场需求,进一步拉长煤炭产业链,生产煤炭终端产品,提高产业链附加值,推动煤炭产业链条向高端延伸;以大型煤炭企业集团为龙头,以煤炭工业园区为载体,树立“现代大煤炭产业”理念,建设一批重点循环经济园区,大力发展煤电、煤化工、煤层气、煤机制造等产业,加快煤炭就地转化率,引导和促进企业集中和产业集聚,使有限的煤炭资源真正做到“吃干榨尽”,使循环经济成为资源保护、合理利用的主要方式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5、加快实施商业模式创新——靠创新实现价值增值。
    一方面,充分发挥交易中心这个国内目前唯一冠以“国”字号的煤炭交易市场优势,探索搭建营销新模式和集现货交易、场外交易及期货交易为一体的多层次商品交易市场体系,实现物资流、信息流、资金流相互融合。要以市场配置资源为基础,积极研究煤炭价格形成机制。
    另一方面,鼓励煤炭企业积极采用产融结合等现代化的运营模式,加大商业模式创新力度,实现从提供产品到提供解决方案的商业模式的转型升级,由卖产品到卖配方、卖方案、卖技术、卖服务。积极推进产融结合发展,借助煤炭营销及大宗物资采购等供销渠道,利用企业财务公司联合搭建融资平台,面向供销商企业群提供基于国际采购、物流监管、融资租赁为一体的综合型供应链融资服务等。

发布人:CCTD-周杰

中国煤炭市场网或与合作机构共同发布的全部内容及材料拥有版权等知识产权,受法律保护。未经中国煤炭市场网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对上述产品、信息进行使用、复制传播或与其它产品捆绑销售。

免责声明:网站刊登CCTD认为可靠的已公开信息,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CCTD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网站会员不应以此取代自己的独立判断,网站会员做出的任何决策与CCTD无关, CCTD及其雇员不对使用网站信息及其内容所引发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

CCTD是谁 数据服务 智能数字矿山 品牌会议 运销管理软件
关于CCTD 数据定制 数据融合 全国煤炭交易会 煤炭运销管理信息系统
研究团队 产业数据库 算法研究 电话视频会议 无人值守磅房
年度指数报告 周期类刊物和分析报告 系统集成 筒仓远程装车
咨询服务 智能化自动装车
考察活动 智慧营销支持

关注CCTD

    总部:010-64464669
    太原:0351-2167804、2167813
    秦皇岛:13780353903

    cctd@vip.sina.com


CCTD中国煤炭市场网
官方微信公众号

CCTD中国煤炭市场网
官方微博

CCTD中国煤炭市场网
官方APP

许传坤 软件部总经理
煤炭运销软件

许文辉 市场部副总经理
无人值守磅房系统

李小龙 市场部副总经理
煤焦钢市场分析

苗纳爵 市场部高级经理
港口煤炭市场分析

马丽娜 市场部高级经理
VIP会员服务

张鑫 智慧物流事业部
智慧物流产品
  •       主办单位:北京中煤时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CCTD中国煤炭市场网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CCTD中国煤炭市场网

copyright 2009 cctd.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20447号   |   京ICP证02044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5267号

返回顶部

中国煤炭市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