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D中国煤炭市场网 |  2025-05-05 19:34 星期一
锟叫癸拷煤炭锟叫筹拷锟斤拷

让AI技术更好服务于煤炭企业

  今年初,DeepSeek作为一款基于AI(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助手,凭借其先进的技术架构和算法,受到广泛关注。近年来,煤炭企业对AI技术的关注度持续提升,目前已有部分企业部署应用了多种AI大模型。然而,在应用AI大模型的过程中,煤炭企业仍然面临挑战。
  一是数据质量与安全问题。数据作为AI技术的基石,在复杂环境下获取难度大。一方面,煤矿设备种类繁多,数据接口缺乏统一标准,致使数据采集困难重重,数据格式多样且质量参差不齐。例如,不同品牌的采矿设备所记录的运行数据,在格式与精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增加了数据整合难度。另一方面,部分数据包含企业商业机密与关键生产信息。然而,当前网络环境复杂,一些煤矿在数据安全防护方面投入不足,缺乏完善的数据加密、访问控制等安全机制,数据泄露风险较高。由于AI大模型的计算和决策过程处于“黑箱”状态,数据处理过程追溯困难,难以对其进行有效校验。因此,在追求模型性能的同时,如何确保模型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建立健全数据管理和保护机制,是煤炭企业在应用AI技术时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
  二是技术适配问题。AI技术要在实际应用中充分发挥效能,必须与煤矿现有系统深度融合。然而,既有煤矿传统信息系统架构陈旧、兼容性差,难以与新兴技术实现无缝对接。一些老矿井的生产调度系统开发年代久远,缺少与AI技术集成的接口,导致AI技术在优化生产调度方面难以落地。
  三是投资回报存在不确定性。引入AI技术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涵盖硬件设备升级、软件系统采购、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AI大模型的训练和推理需要强大的算力支撑,其计算的基本单元通常采用逐个计费的方式。因此,构建和部署AI大模型需要巨大的资金和技术投入。目前,AI技术在煤矿的应用尚处于探索阶段,投资回报周期长、存在不确定性。
  四是相关法律法规与行业标准不完善。在数据使用方面,缺乏明确的法律条文界定数据所有权、使用权与隐私权。例如,矿井采集员工的生物识别数据用于安全管理,但在数据存储与使用过程中可能会侵犯员工隐私,而目前法律在此类问题上的规定较为模糊。在AI技术应用标准方面,不同煤矿、不同企业对AI技术的应用方式与效果评估标准各不相同,不利于技术推广。
  目前来看,AI大模型的应用在整体上仍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面对以上问题,煤炭企业应保持理性,需通过持续探索和实践,拓展AI技术应用场景。
  针对数据质量与数据安全问题,在数据质量方面,煤炭企业可探索统一数据采集标准与规范,对各类设备的数据接口进行标准化改造,确保数据格式统一、精度达标。同时,加强数据清洗与预处理工作,运用先进的数据处理算法去除噪声数据、填补缺失数据。在数据安全方面,煤炭企业可采用加密技术对传输与存储的数据进行加密,建立严格的访问控制机制,根据员工职责与工作需求分配数据访问权限。例如,山东唐口煤业有限公司对传输的数据采用AES-256加密算法进行加密处理,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窃取或篡改。该公司还建立了完善的数据备份与恢复机制,每天凌晨2点对传输的数据进行异地备份,备份数据存储在专业数据中心,当数据传输出现故障时,能够在30分钟内恢复数据,保障生产连续性。
  针对技术适配问题,煤炭企业可与AI技术供应商紧密合作,对现有信息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开发专门的接口与中间件,实现AI技术与矿井传统系统无缝对接。同时,煤炭企业可尝试自主研发符合自身需求的AI应用模块,提高技术适配性。例如,陕北矿业公司私有云平台部署了基于DeepSeek大模型的智能应用,通过开源框架进行深度二次开发,创新融合RAG(检索增强生成)技术架构,构建起“本地文本嵌入向量化处理+重排序+云端DeepSeek”多种大语言模型的混合智能引擎。这种“本地+云端”的协同模式,不仅确保了数据安全,而且实现了知识检索精度、响应速度的双重提升。
  针对投资回报存在不确定性问题,煤炭企业在引入AI技术时,应制定科学合理的成本规划方案。对硬件设备采购、软件系统开发、技术服务等各项费用进行预算,避免盲目投资。同时,构建完善的投资回报评估模型,对AI技术应用效果进行量化评估。例如,通过对比引入技术前后的生产效率、生产成本、生产安全等指标,评估投资回报率。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余丰慧指出,企业可采用净现值法、内部收益率法等财务分析方法,对建设项目进行全面的成本效益评估,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针对相关法律法规与行业标准不完善问题,有关政府部门应加快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数据使用、AI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法律责任与义务,如制定专门的数据保护法,规范数据的采集、存储、使用与共享行为,明确AI算法性能评估、系统集成规范等标准。相关行业协会可积极发挥作用,组织各方共同制定契合行业发展、顺应技术趋势的行业标准,推动AI技术在煤炭企业的规范化应用。(作者:张世彭)

发布人:CCTD-周杰

中国煤炭市场网或与合作机构共同发布的全部内容及材料拥有版权等知识产权,受法律保护。未经中国煤炭市场网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对上述产品、信息进行使用、复制传播或与其它产品捆绑销售。

免责声明:网站刊登CCTD认为可靠的已公开信息,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CCTD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网站会员不应以此取代自己的独立判断,网站会员做出的任何决策与CCTD无关, CCTD及其雇员不对使用网站信息及其内容所引发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

相关阅读:

CCTD是谁 数据服务 智能数字矿山 品牌会议 运销管理软件
关于CCTD 数据定制 数据融合 全国煤炭交易会 煤炭运销管理信息系统
研究团队 产业数据库 算法研究 电话视频会议 无人值守磅房
年度指数报告 周期类刊物和分析报告 系统集成 筒仓远程装车
咨询服务 智能化自动装车
考察活动 智慧营销支持

关注CCTD

    总部:010-64464669
    太原:0351-2167804、2167813
    秦皇岛:13780353903

    cctd@vip.sina.com


CCTD中国煤炭市场网
官方微信公众号

CCTD中国煤炭市场网
官方微博

CCTD中国煤炭市场网
官方APP

许传坤 软件部总经理
煤炭运销软件

许文辉 市场部副总经理
无人值守磅房系统

李小龙 市场部副总经理
煤焦钢市场分析

苗纳爵 市场部高级经理
港口煤炭市场分析

马丽娜 市场部高级经理
VIP会员服务

张鑫 智慧物流事业部
智慧物流产品
  •       主办单位:北京中煤时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CCTD中国煤炭市场网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CCTD中国煤炭市场网

copyright 2009 cctd.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20447号   |   京ICP证02044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5267号

返回顶部

中国煤炭市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