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上市公司陆续披露第三季度报告,企业业绩显著改善。
近期,煤炭上市公司陆续披露第三季度报告,企业业绩显著改善,行业盈利环比增长约20%。
自今年7月“反内卷”政策出台后,煤炭供应减量提质。伴随电力需求快速回升,煤炭供需宽松格局迎来拐点,煤炭价格相较上一季度明显修复。期内,煤炭企业产量和销量环比提升,吨煤成本同比下降,进一步支撑业绩向好回升。业内分析指出,伴随“迎峰度冬”用煤旺季到来,煤炭价格维持涨势,第四季度行业业绩有望继续提升。
供需迎逆转拐点
今年7月,国家能源局综合司下发《关于组织开展煤矿生产情况核查促进煤炭供应平稳有序的通知》,剑指煤炭行业“超产能”生产乱象。8个省份开展产能核查,“反内卷”成为煤炭行业第三季度的热议话题。
从7月开始,我国原煤供应量同比“由增转降”。相关数据显示,第三季度,我国规上工业原煤产量11.8亿吨,单月产量分别同比下降3.8%、3.2%和1.8%。此外,进口煤炭供应也同比收窄,1—8月,我国累计进口煤炭约3亿吨,较去年下降12.2%。
第三季度我国煤炭供应总量呈现下降趋势。但在需求端,今年前三季度,全国全社会用电量7.77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6%。今年9月底,我国煤电装机容量同比上升4.6%。尽管9月底煤电全口径发电量同比降低2.4%,但单看第三季度,全社会用电量快速回升,带动火电增速回正,火电发电量1.76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
非电行业方面,今年以来,我国水泥、粗钢产量同比下降。虽然钢铁、建材等主要耗煤行业需求不振,但煤化工行业依然运行良好,主要耗煤产品产量同比较快增长,新型煤化工装置生产负荷较高,拉动化工用煤保持增长。
尽管相比去年,今年第三季度煤价仍同比下跌、煤企业绩仍同比回落,但在“反内卷”影响之下,煤炭价格相较上一季度明显修复。黄骅港动力煤均价从641.7元/吨上涨至679元/吨;京唐港主焦煤均价从1315.3元/吨上涨至1566.7元/吨。煤价提振,煤企业绩也明显改善,全国煤炭行业第三季度利润总额755亿元,环比上涨9.7%。
利润普遍上涨
前三季度,披露经营数据的23家公司煤炭产量和销量分别为9.4亿吨和11.1亿吨。单看第三季度,煤炭产销量环比小幅回升,分别上涨1.9%和6.2%。同时,煤企生产降本增效,前三季度吨煤成本同比下降12%。
统计显示,37家煤炭上市公司第三季度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299.42亿元,较上一季度增长22.83%。其中,山西焦化、苏能股份、恒源煤电环比扭亏,江钨装备、美锦能源、云维股份等8家环比减亏,冀中能源、华阳股份、陕西煤业等12家盈利环比增长,涨幅超六成。
其中,冀中能源第三季度净利润环比增幅最高,实现归母净利润0.59亿元,环比增长102.69%。该公司在投资者问答平台上表示,受超产核查、电煤需求旺季等因素的推动,公司煤炭价格有所上调,并通过各种渠道对煤炭“内卷”问题提出建议。预计未来供需格局有望得到一定程度改善。
龙头企业也显现出较强韧性。陕西煤业、中煤能源、新集能源和中国神华等龙头企业第三季度的吨煤净利达90元/吨以上,高于74元/吨的平均值,经营效益行业领先。
其中,中国神华第三季度净利润达147亿元,环比增长13%。电力业务表现出色,利润总额同比上升20.4%,成为中国神华业绩按季强劲增长的关键驱动力。中国中煤也紧抓“迎峰度夏”有利时机,全力增产增销。相比上半年,中国中煤第三季度盈利跌幅收窄,主要生产经营指标明显改善。
有望迎来上行周期
进入第四季度,煤炭价格涨势持续,市场供需依然偏紧。截至11月12日,环渤海5500现货价格已涨至828元/吨,超过年初价格。中国煤炭运销协会分析,当前煤炭市场情绪亢奋,受10月高温去库和淡季补库偏慢的影响,沿海电厂库存同比偏低5%—6%。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预计,今年四季度,电力消费增速将高于三季度,2025年全年全社会用电量约10.4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左右。
当前,北方多地已进入供暖季。随着“迎峰度冬”用煤旺季到来,主产区企业正加强调度、稳定生产,全年产量有望实现小幅增长,冬季煤炭市场或迎来“供需两旺”。而在安全生产及超产治理等政策托底下,煤炭供需预计延续稳中偏强运行,煤价有望维持回升,支撑煤炭企业业绩持续好转。
国泰海通证券认为,短期天气因素造成煤炭需求大涨、电厂被动补库、北方冬储采补,多重因素共同推动,煤炭需求短期超预期。当前,煤价已接近短期高点,冬季煤价的具体走势,仍取决于今年冬季天气状况。而从长期逻辑来看,本轮煤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是,第三季度以来煤炭行业供需格局发生根本性逆转。基于这一变化,煤炭价格中期向上的大趋势不会改变,行业第四季度业绩有望全面恢复,并有望在明年迎来持续向上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