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行业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带动煤炭信息技术产业整体稳中有进,保持持续增长态势。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近日发布的《煤炭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指出,2024年,煤炭信息技术产业整体运行呈现产业营收规模保持增长、企业盈利规模保持提升、研发投入比重略有增长、人才质量不断提升、成果转化能力持续提升五方面特征。
这样的结论是建立在58家公司2024年相关数据基础上的,其中包含27家煤炭企业集团所属信息技术公司(以下简称“煤炭信息公司”)和31家以服务煤炭行业为主业的其他信息技术公司(以下简称“其他信息公司”)。
自2022年以来,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信息化分会已连续4年对服务煤炭行业的信息技术企业进行专项调查,并同步发布煤炭信息公司营业收入前20名名单和其他信息公司营业收入前20名名单。
头部企业优势明显 人工智能成为热点
数据显示,2024年,58家公司营业收入总计253.57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增幅较上年回落17.6个百分点。营业收入前20名公司(包括煤炭信息公司前20名和其他信息公司前20名)中营业收入超过5亿元的16家,比上年增加5家。
2024年,58家公司中,54家公司实现盈利,盈利公司占比93.1%。58家公司实现利润总额合计21.09亿元,比上年增长5.6%。
在研发投入方面,营业收入前20名公司研发费用总额为21.44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增幅比上年回落10.9个百分点;平均投入比重为8.0%,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
2024年,营业收入前20名公司从业人数合计为22437人,比上年增长6.1%。
2024年,58家公司合计取得软件著作权1747项,比上年增长27.6%;取得安标认证1365项,比上年增长29.5%;取得发明专利764项,比上年增长19.9%。
“煤炭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呈现一些新的特点。”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信息化分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新特点主要体现在头部企业市场竞争优势明显、人工智能成为产业发展热点、新公司新业务布局活跃、新产业新赛道蓬勃发展、产业自主可控能力增强、行业级平台化赋能成效显现六个方面。
《报告》显示,2024年,前10名公司(煤炭信息公司和其他信息公司整体前10名)的营收、利润、从业人数、研发投入所占比重(与58家公司相比)分别为56.0%、44.6%、48.6%和47.4%,占据产业“半壁江山”。
人工智能技术在煤炭行业各领域加速渗透,已成为煤炭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核心领域。
2024年,58家公司在人工智能领域研发投入约5.57亿元,同比增长28%。多数公司已将人工智能技术作为核心发展领域。中国煤炭科工集团煤科总院、国能数智科技开发(北京)有限公司等公司在人工智能领域研发投入超2000万元;山西晋云互联科技有限公司、煤科通安(北京)智控科技有限公司等12家公司在人工智能领域研发投入同比增速超过100%。
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以来,各类主体新设立服务于煤炭行业的各类信息技术公司超过20家。其中,部分为重点产煤省市级政府主导设立,聚焦工业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推广的平台型公司;部分由大型企业布局新业务或专注煤炭业务而投资设立的专业化公司;还有部分由专注于服务煤炭行业的其他信息公司布局人工智能、机器人等业务而投资设立的新公司。
同时,新产业新赛道迎来蓬勃发展。在无人驾驶领域,易控智驾科技有限公司已部署超千台无人驾驶矿卡。在数据资产化领域,山西晋云互联科技有限公司完成数据要素社区一期开发部署,具备数据采集、审核、发布、订阅、撮合交易的相关能力。在机器人产业领域,陕西智引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了西部首条5G特种机器人生产线,年产特种机器人10余种400余台。在新能源产业领域,华电煤业数智技术有限公司可提供光伏、储能多能互补清洁能源等技术服务。
在自主可控方面,58家公司中,38家公司可提供符合信创要求的产品或解决方案。
“2024年以来,部分煤炭主产区基于数字化转型和人工智能发展需要,建设了多个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公司,推动煤炭行业数字化发展模式发生转变。”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信息化分会相关负责人说。
2024年3月,山西晋云互联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全国首个以人工智能大模型为核心的全栈式一体化煤炭工业互联网平台上线运营。
2024年11月30日,鄂尔多斯煤炭工业互联网平台成立,至今已引入合作伙伴175家,应用商城上架900多个商品,其中包含359个人工智能商品。
大型煤炭集团建设的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成效显著。中煤科工集团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推动200多家煤炭行业装备企业进入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山东能源鼎云工业互联网平台已累计赋能各类企业超190家。
数据业务将成发展重点 数字产业向好态势不变
《报告》指出,煤炭信息技术产业发展面临着一些新旧问题,如产业整体运行质量下滑,产业内卷式竞争问题显现,产业投融资上市步伐减缓,平台赋能生态共建能力弱等。
数据显示,2024年,营业收入前20名公司营收增幅降至10.2%,利润率降至8.5%,人均营收增幅回落至6.4%,研发投入增幅回落至13.5%。从营业收入前20名公司的营业收入增幅变化看,煤炭信息技术产业在经历了2020年至2022年年均30%的高速增长以后,2023年增速开始回落,且逐步扩大。
《报告》指出,主要原因有三方面:一是2024年以来煤炭市场价格大幅下滑,行业整体经济效益承压,导致数字化相关投入持续收紧;二是前期经过3年至4年快速建设期后,很多需大规模投资的信息基础设施及软硬件平台已搭建完毕,短期内大规模升级更新需求减弱;三是人工智能相关领域投资门槛高、规模大,对数字化整体能力要求高,短期内对于多数煤炭企业来说还不具备大规模投入的条件。预计2025年,煤炭信息技术产业将保持2024年水平或略有降低。
“当前,煤炭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呈现一些新趋势。”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信息化分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主要体现为煤炭数字产业放缓态势短期将持续,行业大型信息技术产业集团将诞生,数据要素业务将成为产业发展重点,人工智能发展将突破传统行业范式,煤炭数字产业长期向好态势不会变。
《报告》指出,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当下,虽然不同企业所处的转型阶段不同,但围绕数据要素开展工作始终是其中核心内容。优势企业正基于人工智能发展需要,围绕高质量数据集、可信数据空间、行业知识库、数据资产化等方向展开布局。
《报告》指出,煤炭行业从传统的信息化建设,到现今的数字化转型,仍多以企业自建系统平台、自成体系为主,需要构建具备赋能行业的基础平台、数据知识资源库和产业生态圈,实现长远发展。
“煤炭数字产业发展虽然短期面临增速放缓情况,但整体增长率仍强于煤炭行业,也高于全国数字产业发展速度,发展韧性足、需求强烈、空间广阔。”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