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州能源局消息,从2016年8月以来,煤炭市场行情看好,吨煤价格平均上涨200元以上,正常情况黔西南州煤炭一季度的产销量同比应大幅度增长,但结果不升反降。
数据显示,2017年一季度贵州省黔西南州煤炭过站量177.0万吨,同比增长2.49%;如果扣除今年一季度晴隆全力煤矿(露天)的47万吨(去年一季度该矿没有生产),今年一季度全州煤炭过站量实际同比下降24.72%。全州87对生产煤矿,目前仅有42对复产,35对基本能正常生产。
黔西南州能源局分析称,黔西南州一季度煤炭运行情况为:有煤采不出,有钱赚不到,端着金碗没饭吃。
黔西南州能源局指出,目前情况下,黔西南州煤炭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水涨船高,煤价起来了,煤炭的产销量随之增长,但黔西南州却相反,究其原因,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投入不足。从2013年煤炭呈断崖式下跌以来,煤矿连年亏损,没钱投入,金融部门对煤矿不予支持,贷不款来投入。投入不足,导致几个问题:一是造成矿井开拓延伸,采掘接续严重失调,无煤可采。规模为120万吨的普安糯东煤矿,由于采掘失调,一季度仅生产6.25万吨。规模90万吨的兴仁振兴煤矿因为无钱布置采面,到目前还没有复产。全州87对生产煤矿,生产规模达到2139万吨,因为投入不足,有45对煤矿无法恢复生产,每天产量3万吨不到;二是投入不足,机械化程度不高,安全隐患大,有煤采不出。由于缺少投入,今年全州30个综合机械化改造的目标任务进展不力。机械化程度不高,又导致产量不高,效益低下。由于投入不足,煤矿安全隐患大,在今年全省开展的煤矿安全“体检”中,黔西南州煤矿是“体检”1家停产整改1家,有煤不能采。
(二)外部环境需要进一步的改善。一是在所得税上仍然实行定额征收,不实行查账征收;二是电煤任务重,收购价格低。每天的电煤任务为1.6万吨,电煤收购价335元/吨,全省最低,低于市场价150元左右。为保证电煤供应,规定完成了电煤任务才能销售市场煤。由于采掘失调,全州每天产煤不到3万吨,多数企业完成了电煤任务后没有多余的煤炭销往市场,虽然市场看好,企业也赚不到钱,业主怨气大,对企业的发展缺乏信心,拿不出钱也不愿拿钱对煤矿进行改造升级。虽然煤价目前仍然高,煤矿企业略有盈余,但是由于煤矿连年亏损,欠账太多,需要一段时间弥补,需要一段时间来“疗伤”。所以必须给煤矿企业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便于企业休养生息、发展壮大。
(三)独木难支。黔西南州煤矿企业比较单一,仅以产煤卖煤为主,与其它产业融合度低,产业链短,抗风险能力弱。加之黔西南州煤炭热卡低、含硫高品质差,地质条件复杂,生产成本高,缺乏市场竞争力。
黔西南州能源局下一步的工作打算为:
(一)把“五化”改造和转型升级工作落小落细落实。全面提升全州煤矿的综合机械化、自动化、标准化、信息化、集团化水平,提升生产效益,提高安全水平。
(二)用好用足用活各类政策,为企业发展创造宽松环境。目前煤矿仍处于生存的关键时期,需要更多的扶持和关怀,要有退一进二的思想。本着多予少取原则,税收上能减则减,能免则免,不该收的坚决不收;多渠道、多形式帮助企业融资,解决资金困难,打击各种扰乱煤矿生产次序的行为,着力改善煤矿生存发展环境。
(三)组建航母船队,船大抗风浪。鼓励和引导煤矿企业与地方电力、电网和相关下游产业有机融合,延长产业链条,减少中间环节,降低生产成本,优势互补,提高抗风险能力,真正做大做强黔西南州的煤、电、网产业,真正实现煤炭就地转化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