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下午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山西代表团全体会议上,山西省副省长、省发改委主任王赋表示,煤炭行业的去产能近年来一直山西工作的重中之重,对于山西煤炭行业的供给侧改革,2017年山西省希望在总量减少的基础上,通过“减量置换”、“减量重组”、“提高先进产能”等方式,做好煤炭产能的“加减法”,从而促进煤炭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煤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从2016年山西煤炭行业有关统计数据看,山西去产能力度全国最大、贡献最大。2016年全年退出煤炭产能2325万吨,居全国第一位。
山西省煤炭减量化生产的绝对量和占比都排全国第一。2016年山西煤炭产量同比压减1.43亿吨、减幅14.7%,减产总量占全国压减煤炭产量3亿吨的47.7%。当然,煤炭减量化生产对山西的影响也最大。2016年山西GDP同比增速4.5%,其中压减的1.43亿吨原煤产量,减少GDP约209亿元,影响GDP增速约1.56个百分点。
可以说,去年全国煤炭去产能、控产量,初战告捷,山西功不可没。
就在不久前,山西、山东等5省由于煤炭去产能积极性较高,成绩突出,被财政部和发改委列入通报表扬的名单。
山西省之前表示,2017年计划关闭退出煤矿产能2000万吨,目前来看这一去产能目标仍位居全国首位,由此看来山西省去产能决心丝毫没有动摇。
上述会议表示,山西未来去产能具体办法为:对先进产能、安全高效产能要适当提高占比,对优质稀缺煤种产能要适当保护、稳定产能;对不先进产能、不安全产能、不经济产能、不环保产能要坚定不移地压下去、减下来,并最终关闭退出;对资源多、产量大、投资大的煤矿要综合考虑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宜减则减,宜稳则稳,宜增则增,不能“一鞭子赶”。去产能应尽量推进减量重组,尽量减少单纯依靠行政手段关井压产。
未来去产能将从以下几方面完善:
一是出台政府推动与市场交易相结合的产能置换、减量重组政策,允许相关煤炭企业就淘汰落后产能进行市场化交易,允许几个煤矿在减少总产能的基础上进行资源整合、产业重组,调动煤炭企业自愿整合、自愿关闭的积极性。同时建立第三方评估机制,公正客观对煤矿企业进行综合评估,分清优劣,帮助企业精准定位,科学决策,让企业、政府、社会在去产能上形成共识。
二是优化矿井资源布局,保障资源整合矿井建设投资的有效回收,批准增扩矿井周边已不具备办大矿开采的边角零星空白资源,提高该类矿井的发展前途和生存能力。
三是充分考虑去产能过程中的债务问题。在当前经营形势下,关闭煤矿的债务处理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个漫长的消化和吸收过程,应允许煤炭企业有一个偿还债务的缓冲期,只要煤价运行在一个合理水平,煤炭企业就能可持续经营,关闭煤矿的债务就可通过其主体企业逐步解决。
与此同时将完善减轻煤企税费负担相关政策
一是继续清费立税,减少或合并对煤矿企业的税费征收项目,降低税费征收额度和征收比率,为煤炭企业扭亏脱困创造条件。
二是调整煤炭矿业权价款征收办法。根据矿井每年资源动用量,按照煤炭市场的实际平均价格合理确定矿业权价款浮动征收标准,分年度征收。这样既可减轻企业负担,又解决了煤矿因交不起资源价款而产生的资金占用费和滞纳金的问题。
三是对于去产能关闭矿井已经缴纳的资源价款,出台关闭退出矿井资源价款退回或进行资源等量置换等措施,鼓励引导落后产能退出,加大对大矿、好矿、强矿的资源配置力度。同时,对关闭退出矿井建设用地收回并退回土地出让金,或与新建矿井、转产转型项目建设用地土地指标和出让金进行置换。
完善妥善安置关闭矿井富余人员
一在关闭矿井的人员安置上,要制定国有煤炭企业富余人员向民营煤矿转移的支持政策,努力搭建服务外部市场的平台,采取劳务输出、技术服务、托管运营等多种模式,组团劳务输出助员工再就业,变“散兵游勇”为“兵团作战”,这样不仅可以解决当前民企矿工素质低的困局,也可解决富余技术力量和人员安置问题,可谓一举两得。
二对于民营企业,政府也应参照国企做法,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指导民营企业妥善处理关闭煤矿的职工问题,避免民营企业职工因政策标准差距过大引发矛盾。
处理好“力度”与“进度”的关系
一要处理好“力度”与“进度”的关系,坚定不移控产量。去产能关键在于控产量,控产量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力度”与“进度”的关系,既要防止“踩刹车”过猛出现“煤超疯”,又要防止过渡释放产能再次出现煤炭“寒冬”。
二要坚定不移地监督煤炭企业严格执行276个工作日制度,但不搞“一 刀切”,要允许企业因地因情因时因势而为,在276天限定范围内自行调节放假、检修时间。
三要继续保持打击煤矿超能力生产等重大违法违规行为高压态势,严管超层越界、无证生产等违法违规生产建设行为,鼓励社会公众、媒体和群众对煤矿超能力生产行为进行全方位、广角度监督,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大对超能力生产等违规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确保煤矿依法依规按照核定能力组织生产。
掌控好进口煤市场
对进口的煤炭尤其是劣质煤炭进行严格管控,不能一方面克服重重困难关闭淘汰落后产能,另一方面又大量进口国外煤炭特别是劣质煤炭。比如2016年全国共进口煤炭2.56亿吨,同比增长25.2%,其中,进口印尼等地非优质煤炭1.038亿吨,占进口总量的4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