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D中国煤炭市场网 |  2025-05-14 21:50 星期三
锟叫癸拷煤炭锟叫筹拷锟斤拷

谢和平院士:碳中和——“技术为王”

  • 来源: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 发布时间:2021-11-10 09:49:21
  • 字号【
  • 收藏新闻
  在近日召开的2021中国国际煤炭发展高峰论坛——“双碳”目标下煤炭工业的发展路径与展望主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学特聘教授,四川大学教授、原校长,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谢和平通过视频方式作了题为《煤炭行业碳中和发展战略与科技创新路径》的主题报告。
  后“碳中和”时期我国仍需煤炭 
  《报告》认为,发达国家发展历程表明,碳达峰后能源消费基本保持稳定,化石能源消费也并未大幅度下降,现代化进程仍需化石能源。基于我国“双碳”目标战略,考虑新能源最大化发展,预计2025年煤炭需求40亿吨左右,占比约52%;到2060年中国完全实现了碳中和后,仍需要煤炭作为电力调峰、还原剂以及保障油气供应安全,预计煤炭需求量12-15亿吨。其中,2021-2030年煤炭作为基础能源需求量在35-45亿吨,2031-2050年煤炭作为保障能源需求量在25-35亿吨,2051-2060年煤炭作为支撑能源需求量在15-25亿吨,2060年碳中和后煤炭作为应急储备能源需求量在12-15亿吨。
  《报告》指出,到2020年煤炭产能中仅有25.92亿吨符合安全绿色低碳的科学产能,占比71%。要确保碳中和过程中煤炭高质量供应,未来20年应确保煤炭产能35亿吨/年左右,其中科学产能占比90%以上;到2035年后,科学产能占比100%。全面淘汰落后产能,仍需大力发展绿色低碳高效安全的煤炭开采技术。调研表明,我国煤炭资源开发存在开发不充分、探明资源不足等问题,现有资源量和技术水平很难支撑碳达峰碳中和的煤炭需求。
  “碳中和”目标下煤炭行业挑战和机遇并存
  《报告》表示,碳中和目标下,煤炭行业面临“三大挑战”。一是煤炭消费减量导致煤炭行业发展空间受限,低成本 CCS/CCUS技术大规模应用前,煤炭利用经济性随碳价格升高而降低,煤炭消费将由增量下降到存量减少。二是新能源大比例接入要求提高煤炭供应柔性。新能源比例增高,配套的调峰需求增加,带动煤炭需求波动加大,要求提升煤炭供应柔性,发挥兜底保障作用。三是零碳排放要求颠覆现有煤炭利用方式。以燃烧为主的现有煤炭利用方式,不可避免地产生CO2,碳中和要求采用零碳/负碳的煤炭利用新方式。
  煤炭行业面临“三大机遇”。一是煤炭回归高质量发展的机遇。“双碳”目标下,煤炭行业可放下产量增长的包袱,从扩大产能产量追求粗放性效益为第一目标的增量时代,迈向更加重视生产、加工、储运、消费全过程安全性、绿色性、低碳性、经济性的存量时代,快速提升发展质量。二是煤炭行业升级高技术产业的机遇。“双碳”目标倒逼煤炭行业改变过去几十年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路径延续式创新模式,将迎来实现颠覆性创新的机遇,可以集聚优势创新资源,轻装上阵主攻技术装备,早日成为高精尖技术产业。三是煤炭抢占新能源主阵地的机遇。煤炭企业发展新能源基础弱,没有动力、决心,碳中和目标倒逼煤炭企业主动发展新能源,进入新能源主阵地。可以充分发挥煤矿区优势,以煤电为核心,与太阳能发电、风电协同发展,构建多能互补的清洁能源系统,将煤矿区建设成为地面-井下一体化的风、光、电、热、气多元协同的清洁能源基地。煤炭与可再生能源具有良好的互补性。燃煤发电与可再生能源发电优化组合,可充分利用燃煤发电的稳定性,为可再生能源平抑波动提供基底,规避可再生能源发电的不稳定性;利用可再生能源的碳综合能力,为燃煤发电提供碳减排途径,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单纯燃煤发电的碳减排压力。煤炭与可再生能源在燃烧和化学转化方面的耦合,也逐步形成模式,突破了一系列技术,为煤炭与可再生能源深度耦合提供了良好基础。
  把握煤炭行业碳中和发展的战略、任务和技术攻关方向
  为满足“双碳”不同阶段高质量供应煤炭的需求、全面支撑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系统分析煤炭科学产能可持续保障的支撑要求,《报告》提出了“四大战略”、“六大任务”和“四个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点核心技术攻关方向”。即:实施新增煤炭资源量、提升煤炭科学产能能力、加快煤炭开发利用技术进步、发展煤炭行业独有碳中和技术等四大战略;加大力度勘探符合煤炭科学产能要求的煤炭资源,建设煤炭科学产能全国支撑基地,推进柔性煤炭科学产能建设,研究制定能源安全下的科学产能储备战略,加快科学产能支撑力科技攻关,构建适应碳中和要求的多能互补的煤矿清洁能源系统等六大任务;新增科学产能资源、提高现有科学产能产出率、探索深部科学产能开采、发展煤炭行业独有碳中和技术等四个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点方向。
  “碳中和”不是简单去煤化 关键是“技术为王”
  《报告》认为,实现“碳中和”不能简单理解为去化石能源、去煤化,更不能片面性的“去碳”,把“碳中和”进行“商业化”炒作,而是应该发展实现“碳中和”的新原理、新技术。重点研究发展少碳、用碳、零碳原理创新与颠覆性技术,实现碳减排、碳捕捉、碳利用,开发无碳排放能源。清洁能源应不论出身,只论排放。将传统化石能源转变为清洁能源的关键在于降低碳排放。
  煤炭行业应重点研究近零排放的煤炭开采、开发技术和近零排放的煤电及利用技术等少碳、低碳技术;开发低能耗、低成本的碳捕集技术,研究碳利用技术;探索“风/光电+储能”、“清洁煤电+CCUS”、直接煤固体燃料电池发电技术、中低温地热发电技术、海水直接制氢技术等零碳能源技术。将“双控”的重点落在控制能源利用的碳排放和控制能源利用效率上。

发布人:CCTD-周杰

中国煤炭市场网或与合作机构共同发布的全部内容及材料拥有版权等知识产权,受法律保护。未经中国煤炭市场网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对上述产品、信息进行使用、复制传播或与其它产品捆绑销售。

免责声明:网站刊登CCTD认为可靠的已公开信息,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CCTD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网站会员不应以此取代自己的独立判断,网站会员做出的任何决策与CCTD无关, CCTD及其雇员不对使用网站信息及其内容所引发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

相关阅读:

CCTD是谁 数据服务 智能数字矿山 品牌会议 运销管理软件
关于CCTD 数据定制 数据融合 全国煤炭交易会 煤炭运销管理信息系统
研究团队 产业数据库 算法研究 电话视频会议 无人值守磅房
年度指数报告 周期类刊物和分析报告 系统集成 筒仓远程装车
咨询服务 智能化自动装车
考察活动 智慧营销支持

关注CCTD

    总部:010-64464669
    太原:0351-2167804、2167813
    秦皇岛:13780353903

    cctd@vip.sina.com


CCTD中国煤炭市场网
官方微信公众号

CCTD中国煤炭市场网
官方微博

CCTD中国煤炭市场网
官方APP

许传坤 软件部总经理
煤炭运销软件

许文辉 市场部副总经理
无人值守磅房系统

李小龙 市场部副总经理
煤焦钢市场分析

苗纳爵 市场部高级经理
港口煤炭市场分析

马丽娜 市场部高级经理
VIP会员服务

张鑫 智慧物流事业部
智慧物流产品
  •       主办单位:北京中煤时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CCTD中国煤炭市场网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CCTD中国煤炭市场网

copyright 2009 cctd.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20447号   |   京ICP证02044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5267号

返回顶部

中国煤炭市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