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以来,煤炭行业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国家煤炭行业管理部门的带领下,全行业上下凝心聚力、踔厉奋发,紧紧围绕保障能源安全、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核心目标,推动发展方式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生产要素向人才技术密集型转变、煤炭产品向原料与燃料并重转变、煤炭生产向智能化生产转变,行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取得了跨越式发展。
1、煤炭供给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国家能源安全的根基愈加稳固
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深入推进,新发现了一批大型整装煤田和矿产地。截至2023年末,全国煤炭储量增加到2186亿吨。“十四五”以来,一大批现代化、智能化煤矿建成投产,煤炭生产能力持续增强。2024年全国煤炭产量47.8亿吨,比2020年增加8.8亿吨。4年来,全国累计生产煤炭181.8亿吨,约占全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的66.6%。“西煤东运”“北煤南运”铁路网不断延伸,运煤通道集疏运体系加快建设,全国煤炭铁路发运量由23.6亿吨提高到28.2亿吨,陆港联运、江海联运等多式联运更加畅通便捷,煤炭储备基地和现代物流枢纽建设稳步推进,煤炭资源全国配置能力显著增强。“十四五”以来,面临新冠疫情冲击、极端天气多发频发等复杂局面,煤炭行业始终胸怀“国之大者”,全力以赴增产保供稳价,以高质量煤炭供应为端稳端牢“能源饭碗”作出重大贡献。
2、煤炭生产重心加快向中西部转移,生产开发布局持续优化
“十四五”以来,西部地区原煤产量由23.2亿吨增加到30.4亿吨,占全国的比重增加4.2个百分点;中部地区原煤产量由13.1亿吨增加到15.0亿吨,占比下降2.2个百分点;东部地区占比下降1.5个百分点。2024年,8个亿吨级省(区)原煤产量43.6亿吨、占全国的91.3%,比2020年增加8.6亿吨、占比提高1.6个百分点。晋陕蒙新四省(区)原煤产量39亿吨,占全国的81.6%,比2020年增加8.5亿吨、占比提高3.4个百分点。4年来,新疆加快大型煤炭基地建设,释放先进产能,2024年煤炭产量达到5.4亿吨,比2020年增加2.7亿吨,“疆煤外运”突破1.3亿吨,成为全国煤炭生产新高地。山西、蒙西、蒙东、陕北和新疆五大煤炭供应保障基地建设加快推进,全国煤炭生产开发布局东中西梯级开发格局基本形成。
3、煤炭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
“十四五”以来,煤炭行业坚持“上大压小、增优汰劣”,煤炭生产结构持续优化,全国煤矿数量降至4300处以内,平均单井(矿)规模提高到170万吨/年左右,年产120万吨以上的大型现代化煤矿已经成为我国煤炭生产主体。建成年产千万吨级煤矿83处、产能达到13.6亿吨/年,比2020年增加31处、产能增加5.4亿吨/年。以坚实的生产体系为基础,一大批煤炭企业集团持续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加快布局先进算力、前沿新材料、高端装备、新型储能、智慧物流、生态旅游、现代金融等新兴产业,抢占产业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经济发展新优势。郑州煤矿机械集团智慧园区入选全球“灯塔工厂”,榆鄂宁现代煤化工集群成功入选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专精特新企业、“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企业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加快成长。
4、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持续提升,矿区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煤炭行业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效,绿色低碳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充填开采、保水开采等绿色开发技术得到推广应用,商品煤质量评价和管理标准持续完善,煤炭深加工精细化程度不断提高。大型矿区煤矸石综合利用率、矿井水综合利用率、土地复垦率分别达到74.1%、74.2%、57%,大型煤炭企业原煤生产综合能耗、原煤生产综合电耗分别下降到7.9千克标准煤/吨、23.7千瓦时/吨。煤矿低浓度瓦斯利用方法学落地实施,煤炭行业碳排放统计核算能力建设持续推进,CCUS技术示范取得新进展。矿区发挥土地资源、产业资源、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煤炭与新能源、新业态协同探索发展,部分矿区已打造形成工业遗址博物馆、国家矿山公园,开滦煤矿、中兴煤矿、萍乡煤矿等一批工业遗产入选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煤炭由单一燃料向原料和燃料并重转变加快推进,硅烷、碳化硅、石墨烯、煤基特种燃料、煤基生物可降解材料等产业培育取得重要进展。
5、科技兴煤战略持续推进,创新驱动引领行业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
以煤矿智能化为引领的科技创新持续加快赋能煤炭行业,科技和产业创新融合步伐加快,创新发展的基础不断夯实。“十四五”以来,我国建成了一批智能化试点煤矿,井下现场作业人员大幅减少,工作面单产明显提高,智能化产能已占煤炭总产能的55%以上。人工智能技术在百余个场景推广应用,露天煤矿无人驾驶车辆实现年均倍速增长,煤炭数字产业蓬勃发展,规模、效益及研发投入等主要指标近年保持30%左右的增长态势,相关发明专利数量年均增长超25%。煤炭行业首个全产业链国资智能云、首个国家级区块链服务平台、首个省级煤炭工业互联网平台、首个行业大模型相继建成上线运行。与此同时,一批原创性科技成果陆续涌现,特厚煤层开采、深部软岩耦合支护、保水开采、煤与瓦斯共采、煤与油型气共采等重大基础理论研究取得重要进展,深部煤炭资源开采、深部煤层气开发、煤矿灾害防治、特厚煤层综放开采、煤炭清洁转化等多项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煤机装备制造水平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十四五”以来,全行业获国家科技奖励共3项,荣获中国专利奖85项,行业科技贡献率提高到60%。
6、煤炭行业改革加快推进,行业发展动力活力不断增强
从电煤市场化改革到煤炭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从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到数字化智能化变革,从矿区总体规划管理到产能储备制度建立,一批重点领域、重点环节改革取得新突破,推动行业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能源法颁布实施,煤炭法修订工作有序推进,《煤炭矿区总体规划管理规定》《煤炭行政处罚办法》等规章修订实施,煤炭行业标准(MT)管理进一步规范,夯实了煤炭法规制度标准体系的“四梁八柱”。全国统一煤炭市场体系建设稳步展开,煤炭中长期合同制度和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得到完善,煤炭市场运行更加平稳。煤炭企业改革不断深化,企业核心功能显著增强、市场竞争力持续提升,2024年,26家煤炭企业上榜中国企业500强榜单,6家企业上榜财富世界500强榜单。
7、安全生产治理能力得到系统性提升,煤矿安全生产实现稳定好转
煤炭行业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着力健全体系、完善机制、提高能力,推进安全管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安全生产法、煤矿安全生产条例等一批法律法规制修订完成,矿山安全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等一批行业标准颁布实施,夯实了煤矿依法治安的基础。煤炭企业加强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强化现场安全管理,加大安全生产投入,深入开展安全生产科技攻关,加快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加快建设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加强煤矿瓦斯、水、火、冲击地压、顶板等重大灾害超前治理,加强职业病防治管理,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扎实推进安全高效矿井建设,加快煤矿安全改造升级,煤矿安全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十五五”时期是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展望“十五五”,煤炭需求总量将达到峰值平台期,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进入攻坚期,新质生产力发展进入发力期,产业转型进入加速期,煤炭要进一步发挥兜底保障作用,加快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挥好基础保障和系统调节的战略使命,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绿色、更为安全的发展,确保国家能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全面提升职工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基础能源支撑。(作者: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政策研究部主任 郭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