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电力行业运行综述
2016年1月,全国电力行业运行总体基本平稳,南方电网区域用电量负增长。春节假期,2月7日至13日,全国电力平稳运行,供应正常。预计2016年,全社会用电需求仍较低迷,电力供应能力充足,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比重进一步提高,全国电力供应能力总体富余、部分地区过剩。
一、电力行业经济运行情况
(一)电力运行基本平稳
2016年1月,南方电网经营区域(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和海南)用电量持续负增长。当月五省区用电量685亿千瓦时,同比下降2.7%。其中,广东同比下降0.8%;广西下降3.0%;云南下降6.4%;贵州下降9.4%;海南增长4.9%。
2016年1月,山东省全社会用电量414.8亿千瓦时,同比下降5.1%;陕西省全社会用电量119.1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5%,环比下降0.35%;吉林省全社会用电量61.8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71%,比上年同期增速回落0.17个百分点,比上年四季度增速-2.37%升高4.1个百分点;新疆区全社会用电量稳步增长,全区电网累计用电量145.64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72%。
春节假期,2月7日至13日,全国电力平稳运行,供应正常。全国日均发电量103.67亿千瓦时,比去年春节同期增长3.36%。节日期间最低日发电量99.84亿千瓦时,出现在2月9日,大年初二,比去年春节最低值96.52亿千瓦时增长3.44%。自2月10日初三起,全国日发电量开始逐步回升,2月15日达到122.82亿千瓦时,预计2月底、3月初基本恢复正常。国网公司经营区域内电力供需总体平衡,未采取有序用电措施,各区域电网峰谷差与去年基本持平,华中、西南最大峰谷差率超过40%,华东最大峰谷差率超过35%。南方电网全网统调累计发受电量82.1亿千瓦时,比去年节日增长3.0%;全网统调最高负荷6706万千瓦(2月13日,初六),比去年节日期间增长1.5%。
(二)重点发电企业耗煤下降
数据显示,1月上旬,全国重点发电企业日均供煤343万吨,环比减少20万吨,下降5.5%,同比减少5万吨,下降1.4%;日均耗煤347万吨,环比减少15万吨,下降4.3%,同比减少33万吨,下降8.7%。
1月中旬,全国重点发电企业日均供煤355万吨,环比减少8万吨,下降2.2%,同比减少9万吨,下降2.5%;日均耗煤355万吨,环比减少7万吨,下降1.9%,同比减少27万吨,下降7.1%。截止1月20日,电厂存煤7271万吨,比上月末减少87万吨,下降1.2%;同比减少1771万吨,下降19.6%。存煤可用20天,比去年12月末持平,同比减少3天。
二、电力行业运行影响因素分析及发展动向
(一)预计2016年全国电力供需宽松
一是电力消费仍将相对低迷。2016年,宏观经济增速总体将呈现稳中缓降态势,总体判断用电需求仍较低迷。但受低基数等因素影响,预计拉低2015年用电量增长的建材和黑色金属冶炼行业用电量降幅在2016年将收窄;受经济转型驱动,信息消费、光伏扶贫、城镇化发展等因素也会继续拉动第三产业和居民生活用电量保持较快增长;工商业销售电价下调以及电力用户直接交易,降低了用电企业生产成本,有助于改善企业经营,增加电力消费;部分地区推行电能替代既能促进大气污染防治和节能减排,也能促进电力消费增长。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预计,在考虑常年气温水平的情况下,预计2016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1%-2%(在电量低速增长情况下,如果气温波动较大,其对全社会用电量增幅的影响程度可能达到1个百分点左右)。
分产业看,预计第一产业用电在常温气候条件下维持2015年中低速增长水平。第二产业用电受到部分行业尤其是重化工业产能过剩、国家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推动传统产业技术升级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但考虑到建材、黑色金属冶炼行业用电量降幅收窄,预计第二产业用电量降幅将比2015年收窄。第三产业在国家转型升级、积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育信息消费,以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主要代表的信息化加快发展等因素带动下,用电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预计用电量增速与2015年总体持平。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平稳增长,预计增速与2015年总体持平。
二是电力供应能力充足,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比重进一步提高。预计全年新增发电装机1亿千瓦左右,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5200万千瓦左右;年底全国发电装机达到16.1亿千瓦、同比增长6.5%左右,其中水电3.3亿千瓦、核电3450万千瓦、并网风电1.5亿千瓦、并网太阳能发电5700万千瓦左右,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比重提高到36%左右。
三是全国电力供应能力总体富余、部分地区过剩。综合平衡分析,预计全国电力供应能力总体富余、部分地区过剩。其中,东北和西北区域电力供应能力过剩较多,华北区域电力供需总体平衡、部分省份富裕,华中、华东和南方区域电力供需总体宽松、多个省份富余。按照全社会用电量增速1%-2%的中值测算,预计全年发电设备利用小时3700小时左右,其中火电设备利用小时4000小时左右。
(二)2016年电力供给侧改革重点工作
2月18日,国家能源局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指出,2016年推进能源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着重抓好七项工作,其中涉及到电力行业的有:一是化解煤电过剩产能。严格控制煤电新开工规模,对存在电力冗余的地区要根据实际情况,取消一批不具备核准条件的项目,暂缓一批煤电项目核准,缓建一批已核准项目。利用市场机制倒逼,加快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新核准的发电机组原则上参与电力市场交易。二是着力解决弃水、弃风、弃光问题。优化控制增量,根据规划有效把握水电、核电发展节奏,发展风电、光伏、生物质能、地热能以就近消纳为主。化解消纳存量,优化系统调度运行,鼓励发展抽水蓄能等调峰电源,提高跨省跨区输电通道利用效率。大力推进分布式能源发展。三是加快推进电改落地。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降低电力价格。充分调动各地积极性,加快建立电力市场,实现直接交易,放开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严格管控电网企业输配电价,充分释放降电价、促发展等改革红利。
(三)2016年重大水利工程建设8000亿规模
国家发改委日前指出,2016年继续加快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确保在建重大水利工程投资规模保持在8000亿元以上。发改委强调,要深化水利重点领域改革,加强对第一批12个社会资本参与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运营试点项目的跟踪指导,尽快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十二五”时期全国水利建设累计总投资达到2万亿元,国务院确定的172项重大水利工程有85项开工建设。2016年将继续加快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在目前已开工建设85项重大水利工程的基础上,争取年内再新开工引江济淮、四川李家岩水库等20项重大水利工程,同时加快云南滇中引水工程等项目前期工作。
(四)多措并举力促“十三五”实现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转发国家发改委《关于“十三五”期间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的意见》。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全国农村地区基本实现稳定可靠的供电服务全覆盖,供电能力和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农村电网供电可靠率达到99.8%,综合电压合格率达到97.9%,户均配变容量不低于2千伏安,建成结构合理、技术先进、安全可靠、智能高效的现代农村电网,电能在农村家庭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大幅提高。重点任务是:加快新型小城镇、中心村电网和农业生产供电设施改造升级;稳步推进农村电网投资多元化;开展西藏、新疆以及四川、云南、甘肃、青海四省藏区农村电网建设攻坚;加快西部及贫困地区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推进东中部地区城乡供电服务均等化进程。政策措施是: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强还贷资金管理;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县级电网企业通过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等形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到2020年全部取消“代管体制”。(作者:童小娟)
责任编辑:周杰
发布人:
中国煤炭市场网或与合作机构共同发布的全部内容及材料拥有版权等知识产权,受法律保护。未经中国煤炭市场网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对上述产品、信息进行使用、复制传播或与其它产品捆绑销售。
免责声明:网站刊登CCTD认为可靠的已公开信息,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CCTD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网站会员不应以此取代自己的独立判断,网站会员做出的任何决策与CCTD无关, CCTD及其雇员不对使用网站信息及其内容所引发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