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D中国煤炭市场网 |  2025-05-05 18:40 星期一
锟叫癸拷煤炭锟叫筹拷锟斤拷

新时代 国有企业要有新作为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

    凝心聚力开启煤炭发展新征程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新时代、新思想、新矛盾、新征程一系列论述,对国企改革与发展必然带来重大的影响并引起深刻的变化。站在新时代起点上,国有企业要敢于担当,积极作为,按照党的十九大总设计图,精心组织好自己的“施工图”,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国有企业落地生根。

    以深层次变革为根本,六大板块格局全面形成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淮北矿业集团砥砺奋进、深化改革、加快转型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坚持“稳中精进、转型升级、聚焦双效、实干兴企”工作总基调,坚持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把转型升级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适时调整战略规划,发展思路更加清晰,转型方向更加明确。煤炭产业从以产量为中心向以效益为中心转变,生产更加集约高效;电力产业适度发展,煤电一体化、瓦斯发电规模适中扩大;煤化工、盐化工产业加快发展,对集团的支撑作用越来越大,临涣工业园、定远工业园跻身安徽省四大新型化工基地,临涣工业园入选“2015中国化工潜力园区十强”;物流产业稳健发展,物流收入占据集团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金融、现代服务等新兴产业异军突起,成为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总体看,淮北矿业集团六大产业板块竞相发展的格局全面形成,从根本上改变了主导产业相对单一的格局,实现了从井下到地面、煤炭到化工、“黑色”到“多彩”的历史性跨越,产业体系更加科学合理。

    五年来,我们推进体制机制变革,制定并实施“1+41”改革方案。下放66项公司机关管理事权,对13家子公司实行负面清单管理,进一步释放基层潜能。完成公司机关大部制改革,机关部门、科室缩减50%。推行“一矿两井”模式,有效降低了运营成本。全面引入市场机制,全面实行市场化运作,内生动力增强,职工观念发生变化,由“发工资”变为“挣工资”。通过五年来产业结构的优化、体制机制的变革,我们激发了发展新活力。

    这五年,我们主动顺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管理上的“顽疾”,消除管理上的“短板”,加快由外延式粗放管理向内涵式集约管理转变。坚持煤与非煤并重,精准推进煤炭产业减亏治亏、非煤产业增盈创效,内部市场化、安全技术经济一体化、对标管理同步发力降本增效,人力资源更加精干高效。企业由原先大幅亏损实现全面盈利,不仅打赢了生存保卫战,而且迎来了质量时代的光明前景。

    我们始终坚定“依托煤炭、延伸煤炭、超越煤炭”发展战略不动摇,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变革,推进内部管理深度变革。多年来,我们致力打造的以煤电为一体,煤化工、盐化工为两翼,金融、现代服务、现代物流统筹发展的大型能源化工企业格局已经初步形成并巩固发展。

    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发展质量变革

    党的十九大对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做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来,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个重大转折、新发展理念这个重大创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重大任务、社会主要矛盾深刻变化这个重大判断,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创新创造为引领,以提质提效为方向,以集聚集约为手段,既讲求量的扩张,更注重质的飞跃,努力实现经济总量与发展质量“双量”齐升。

    围绕“精、高、轻”,推进转型升级质量。一要煤炭主业转“精”。聚力优化、调整、挖潜,以稳定煤炭产量为主,提高精致生产水平;大力推进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提升内涵发展质量,做精做优煤炭主业,筑牢转型升级之本。契合国家煤炭产业政策,减量置换建设现代化安全高效接续矿井。坚持高碳产业低碳发展、黑色煤炭绿色开采,大力推进煤炭生产、洗选、加工全产业链的高效清洁利用,实现开采全绿色、洗选全覆盖、资源全利用,着力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链。坚持“煤电一体、煤电联营”,适度发展电力产业。

    二要产品结构转“高”。坚持集约化、循环化、高端化发展,以临涣工业园、定远工业园为载体,增粗拉长产业链,加快从生产原材料的价值链低端向产品深加工的价值链高端转变。重点大力发展煤化工和盐化工副产品深加工,积极发展甲醇制烯烃、高端聚氯乙烯等新型化工合成材料和精细化工产品,推动产品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按照“项目向园区集中、要素向园区配置、产业向园区聚集”的思路,集聚资源、集中力量,充分发挥园区集群效应、规模效益,把临涣工业园打造成全国一流的煤焦化电基地。

    三要产业结构转“轻”。坚持把金融、现代服务业作为“十三五”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加快从重资产运营向轻资产运营转变。坚持“资产资本化、资本证券化”,加速实体产业与金融产业融合,全力打造以财务公司为依托的金融服务平台,为集团转型升级提供专业精准、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坚持把上市作为奠定淮北矿业集团百年基业的重大战略任务,淮矿股份上市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临涣水务、华塑股份等子公司已经在新三板挂牌或获得批准即将上市,还有部分子公司正在积极筹备谋划上市工作。积极实施债转股,总规模100亿元的债转股项目全部到位后,集团资产负债率可降低10个百分点。

    以提、强、改为方向,全面提高发展质量。一要千方百计提“双效”。大力推进煤炭产业减亏增盈,继续实行煤矿分类管控、一矿一策,尤其要将优势资源向一类矿井倾斜。精耕细作非煤产业,做好技术进步、产品优选、成本控制和市场营销,着力提高盈利能力。处置僵尸企业,制定并实施关停撤并方案,严控亏损源,扎牢出血点。牢固树立“一切成本皆可降”的理念,大力推进成本“三维”管控,全力打好降本增效“组合拳”,特别要牢固树立“地质是战略、设计是源头”的思想,全面提升地质和设计保障力,坚决避免无效投入、过度投入。大力推进“四化三减”,优化生产布局,改革采掘工艺,提升装备水平,积极推行一井一面生产,到2020年井下全面实现机械化,煤矿用工总量控制在4万人以内;非煤生产企业全部实现智能化,生产效率达到行业一流水平。

    二要持之以恒强管理。提高资源要素管理能力,重点要抓住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机遇,全面落实“三去一降一补”,着力优化配置各类资源,增强各类投入的有效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高财务和资金统筹管理能力,加强全面预算管理,统筹安排资产负债、现金流量;严格资金管控,千方百计多挣钱,未雨绸缪筹足钱,精打细算管好钱,量入为出慎花钱,妥善化解融资难、融资贵难题,保证资金链安全。提高决策和执行能力,完善决策制度,规范决策程序,提高决策质量,促进有效执行;细化任务指标,层层分解责任,严格落实到人,促进高效执行;完善监督检查和考核机制,增强科学性和严肃性,促进自觉执行。

    三要蹄疾步稳推改革。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国有资产完善、国有资本调整、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作出了重大部署。这是对国企改革发展新的号召、新的期盼、新的指引,也是对国有企业改革发出了新的“进军令”。把改革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这也是淮北矿业集团多年来坚持的方向。我们将继续实施“1+41”改革方案,以简政放权为核心,以市场化改革为方向,以提升管理水平为重点,持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管理创新、产业发展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技术工艺创新等。

    以创新驱动战略为动力,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今天的淮北矿业集团既有来自经济新常态下的挑战,也有转型期的不稳定因素;既有来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冲击,也有“松一篙则退千里”的发展隐忧。

    何以解忧,唯有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发展模式创新、增长动力转换,抵御市场经济带来的周期性波动,是淮北矿业集团度危求进、再铸辉煌的必由之路,也是唯一出路。

    淮北矿业集团结合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确立了未来五年科技创新工作的总体目标: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大幅跃升,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显著,建成创新型企业,有力支撑质量时代建设目标的实现。

    ——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占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制约安全高效生产的关键性技术难题取得颠覆性突破,矿井全面实现机械化、部分实现智能化,地面生产单位全部实现智能化;攻克制约煤盐化工产业链延伸的瓶颈,加快向产业链终端、价值链高端延伸。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力争达到70%。

    ——科技创新人才量质齐升。建成一批与企业战略发展相匹配的国家、省、市以及集团科技创新平台和科技创新团队,涌现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工匠大师和高技能人才。重点培养20名左右高层次管理专家、80名左右优秀中层管理人才,50名左右技术首席、150名左右技术专家,20名工匠大师、200名淮北矿业集团工匠和2000名能工巧匠,120名左右优秀年轻干部,建成一支与产业发展相匹配的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

    ——科技创新机制更具活力。形成具有开放格局和激励机制的科技创新体系,建成科技成果交流平台和市场化推广应用平台,加快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人才评价、流动、激励机制更加完善,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充分激发。

    ——科技综合实力实现飞跃。集团主要子公司全部建成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工作位居全省第一方阵,基于人才和科技的核心竞争力达到行业中等以上水平,迈入最具竞争力的能源化工企业行列。

    一个企业只有拥有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坚持把自主创新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着力在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创新上实现突破,努力从跟跑转向并行和领跑。

    科技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紧紧围绕制约淮北矿业集团发展的关键性技术难题,我们列出十大科技创新项目,实行总工程师负责、分管副总师带课题制,以“十年磨一剑”的精神集中力量攻关,力争取得重大进展和成果。

    煤矿智能化是顺应煤炭行业发展趋势、实现“人少则安、无人则安”的必由之路。我们组织开展智能化煤矿开采工艺及装备技术攻关,加强技术攻关,研究适应复杂地质条件综采掘智能化开采装备及工艺技术体系,利用自动化、智能化控制技术对综采掘装备进行远程操控,实现综采掘工作面少人或无人值守。

    组织开展智能化工厂工艺及装备技术攻关,着力实现生产模式高度自动化、信息化、网络化,人、机、料自主协同,高效运转;通过端对端、横向集成,实现工厂间价值链的共享、协作,生产效率、产品质量有质的飞跃。

    组织开展绿色能源与绿色开采技术攻关,大力发展绿色能源,统筹低热值煤电与绿色能源协调发展,加快推动电力板块转型升级发展。加大“煤矸石废弃物烧结建材”科研攻关和成果转化,实现煤矸石废弃物的规模利用和商业价值转换,根治煤矸石废弃物的环境污染和处理资金占用痼疾。

    实现安全高效开采是世界煤矿开采技术发展的主导潮流,也是我国煤炭工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我们组织开展安全高效开采综合保障体系技术攻关,加强瓦斯治理、防灭火、防治水技术协同攻关,建立淮北矿区地质构造综合探测技术与控制体系,破解“323”技术难题,提高煤炭主业核心竞争力。

    组织开展信息化、互联网安全提效技术攻关,综合采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提升工业控制智能化水平,企业管理全面实现信息化,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实现资源的全面共享和有机协作,提升企业的安全生产管控水平及综合效益。

    炼焦煤安全高效洗选是淮北矿业集团迈向质量时代的必然要求。我们组织开展炼焦煤安全高效洗选技术攻关,在安全管理、生产工艺配置优化、产品质量管控能力提高等方面开展技术攻关,持续提升炼焦煤洗选的效率和效益。

    组织开展井工开采减沉限沉技术攻关,着力在采煤塌陷减沉限沉技术上加大攻关力度,研究基于关键层理论的巨厚冲击层薄基岩、近距离煤层群、大采深、构造极复杂地质条件下注浆压力及其控制、浆液浓度适应条件、不同地层条件下注采匹配技术,进行不同层位注浆充填限沉效果评价,实现减沉限沉的目标。

    组织开展盐化、焦化产业链延伸技术攻关。盐化依托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二期建设以扩大主产品规模为主,扩建后企业规模在华东地区排在前列,电力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产业链延伸重点是PVC等产品多样化及下游应用研究;副产物(如电石炉气及二氧化碳等)的深度开发应用及氯产品链的延伸。焦化以研究提高焦炉煤气利用价值为重点方向,延伸焦化化工产品的产业链。

    组织开展新型建筑业组合工艺研发及应用研究。通过装配化施工技术、BIM技术、信息化管理平台、铝合金模板等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应用,促进建筑业跨越式发展,加快与国际及国内先进企业接轨,实现公司建筑业的工业化、信息化。

    组织开展全程物流技术与管理创新攻关。通过对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传统物流的提升、改造,从物流节点、运力体系、信息化平台、综合物流服务等方面,新建以价值链为导向的全方位、全过程的全程物流,达到降成本、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创造效益的目的。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牢记使命,呼唤担当。不忘初心,对于淮北矿业集团来说,就是建设现代化大型能源化工集团,让广大职工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牢记使命,就是坚定不移把淮北矿业集团发展推向质量时代。我们提出到2020年步入质量时代,其实就是我们企业的“小康社会”。质量时代具有五大标志性目标:一是迈入最具竞争力的能源化工企业行列;二是基于人才和科技的核心竞争力达到同行业中等以上水平;三是基于质量和效益的经济竞争力达到同行业先进水平;四是基于产品和产业结构的产业竞争力位居行业第一方阵;五是基于管理和文化的基础竞争力居于行业领先水平。五大标志性目标集中体现了新五大发展理念,体现了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发展原则。

    下一步,我们要不断丰富完善质量时代的内涵,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在安全生产、效益、效率、资产负债、职工收入、核心竞争力、科技创新贡献率等主要指标上实现新突破。

发布人:

中国煤炭市场网或与合作机构共同发布的全部内容及材料拥有版权等知识产权,受法律保护。未经中国煤炭市场网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对上述产品、信息进行使用、复制传播或与其它产品捆绑销售。

免责声明:网站刊登CCTD认为可靠的已公开信息,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CCTD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网站会员不应以此取代自己的独立判断,网站会员做出的任何决策与CCTD无关, CCTD及其雇员不对使用网站信息及其内容所引发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

CCTD是谁 数据服务 智能数字矿山 品牌会议 运销管理软件
关于CCTD 数据定制 数据融合 全国煤炭交易会 煤炭运销管理信息系统
研究团队 产业数据库 算法研究 电话视频会议 无人值守磅房
年度指数报告 周期类刊物和分析报告 系统集成 筒仓远程装车
咨询服务 智能化自动装车
考察活动 智慧营销支持

关注CCTD

    总部:010-64464669
    太原:0351-2167804、2167813
    秦皇岛:13780353903

    cctd@vip.sina.com


CCTD中国煤炭市场网
官方微信公众号

CCTD中国煤炭市场网
官方微博

CCTD中国煤炭市场网
官方APP

许传坤 软件部总经理
煤炭运销软件

许文辉 市场部副总经理
无人值守磅房系统

李小龙 市场部副总经理
煤焦钢市场分析

苗纳爵 市场部高级经理
港口煤炭市场分析

马丽娜 市场部高级经理
VIP会员服务

张鑫 智慧物流事业部
智慧物流产品
  •       主办单位:北京中煤时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CCTD中国煤炭市场网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CCTD中国煤炭市场网

copyright 2009 cctd.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20447号   |   京ICP证02044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5267号

返回顶部

中国煤炭市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