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D中国煤炭市场网 |  2024-12-14 06:01 星期六
锟叫癸拷煤炭锟叫筹拷锟斤拷

金融危机启迪之一:防止萧条发生

  • 来源:中国煤炭市场网
  • 发布时间:2010-08-16 11:13:00
  • 字号【
  • 收藏新闻
目前全球的状况与上世纪三十年代 美国 大萧条产生的人心危机背景有异曲同工之处。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全球2008年步调一致的刺激政策,在2009年分道扬镳,中国央行在2009年8月为防通胀,开始了减少货币投放、加大发行票据、三次提高准备金、提高贷款利率等的收紧货币回收流动性政策,有关人士频出将加息言论,引而不发,跃如也.进入2010年,二季度,M1为24.6%,比一季度末下降5.3。M2为18.5%,比一季度末下降4.0。贷款和银行拆借利率一路飚升,央行准备金已接近危机暴发时最高水平(17%)。

  进入8月, 央行12日发行860亿元3年期央票,并进行了400亿元91天正回购操作,加上8月10日央行发行的330亿元1年期央票,一周内央行回笼资金已达1590亿元,这也是央行连续第四周在公开市场上实现净回笼,8月累计净回笼金额达2530亿元。由于流动资金紧张,各大银行争先恐后到跌跌不休的A股IPO。

  全球有三个萧条的征兆开始浮出水面:一、世界工厂中国制造业(尤其是重工业)上升趋势逆转下滑。二、在2009年紧缩政策笼罩下,全球漫延的萧条氛围。三、全球庞大的失业军团日益壮大。

  一损皆损,一荣俱荣.在全球经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唇齿相依的今天,中国做为本轮经济复苏的火车头,世界经济复苏的希望—股市,6月29日的大跌,被认为击垮了全球经济复苏的信心,引领了6月30日全球股市的下跌。无独有偶,8月10日中国股市大跌,又牵动全球股指大跌, 其中, 11日,东京日经指数跌幅为2.70%,创7月16日以来最大跌幅。目前中国股市这种特立独行的:全球股市大跌,我自岿然不动,中国股市暴跌,全球股市紧随其后的尴尬局面,彰显中国股市在本轮金融危机;经济复苏战略全局中一言九鼎、举足轻重的火车头效应。这不禁让人回想起2007年2月27日中国股市大跌后又跌跌不止(跌幅达74%)领先全球的一幕:在稍后4月2日暴发的美两房次级债的叠加共振下,最终引领全球资本市场马首是瞻,拖垮全球股市,在金融大鳄雷曼、美林、贝尔斯特等倒塌的轰鸣中,拽全球经济步入危机。

  恩科斯指出:如果现象和本质没有区别的话,任何科学研究都没有存在的价值。笔者以为,2010年伊始,中国股市大跌后6月又引领全球股市大跌的原因,是全球及中国资本市场确认了未来的通缩预期。

  事实胜于雄辩,尽管美财长盖特纳信示坦坦美经济正步入复苏,但美国国债市场的变化,已经揭示了通缩和经济的趋势。

  美国2年期国债收益率降至历史新低,10年期国债收益率跌破3%(2.69%)、30年长期国债收益率跌破4%,资本市场对经济探底的担忧得到了昭示。美国2年期国债收益率已经降至历史最低位,现在只比日本的国债收益率高30个基点。欧洲受此牵连;本周德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也萎缩至2.44%,是1989年以来的最低。欧元区银行净放贷水平在这一年里几乎冻结,足见欧美对经济前景忧心重重。而全球国债收益率如此之低,也否定了市场广泛的通胀预期,越来越多的分析指向了“不可避免的通货紧缩”。

  7月14日,美联储公布了6月份货币政策决策例会纪要显示:今年美国经济预计增长3%—3.5%,低于4月份预测的3.2%—3.7%。最新公布的二季度经济增长率只有2.4%,低于预期。原因是低迷的消费(美国6月份消费及收入的增长为零)。有分析人士指出,未来美国经济走势将显现“两低一高”的特征,即低增长、低通胀与高失业率。如果经济前景显著恶化,美联储在无计可施的背景下,在美利率处历史最低水平(近零利率)又欲减息。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美国政府没有像日本一样宣布进入通缩,但自2006年以来,美国(经年度化处理)的季度GDP一直徘徊在13万亿美元,美国已有五年未出现实质经济增长。美国房地产深入恶化,在政府投入千亿美元救助后,仍奄奄一息,被勒令退市的“两房”之一的房地美,二季度亏损60亿美元,需紧急救助18亿苟延残喘。而数据显示;美经济复苏希望的奥巴马“全国出口计划”遭遇重挫,6月外贸逆差增加18.8%,创499亿美元新高。美权威机构普鲁金斯研究所指出,按最理想的状况,美国经济恢复元气,至少要11.5年。目前,美联储在零利率政策下只用回购国债措施(等同印钞)。但对13万亿经济总量的美国而言,百亿美元的购买国债是杯水车薪,无力回天。

  树预静而风不止。G20会议后, 随着各国政府紧缩政策的接踵而至,配合全球经济下行和通缩压力,国际上以原油为代表的大宗原材料价格开始下跌, 7月16日,准确反应全球贸易流通的波罗地海指数,从4000点上跌至14个月的新低1720点(近日又重返2000点)。无独有偶,金融危机暴发之初,该指数也是首先从4000点以上,跌至2000点,为本轮金融危机的暴发揭开了大幕。

  回首中国经济发展的三架马车:  

  先看投资, 据财政部有关方面透露,2010年政府投资约9000亿,相当于2009年40000亿的三分之一.锐减60%以上.

  再看消费,约占国内消费50%的房地产、汽车两大支柱,在“国十条”的深入贯彻及滞后效应下,房屋销售量大幅下降,6月,全国房地产销售同比下降15.4%,部分城市竞高达70%。囿于购置税政策刺激效果递减,汽车消费逐月持续下降。随着政策滞后效力的逐步放大,四季度,中国的房市将步入低谷。

  7月份数字的出笼得以印证: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4%,比6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1-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0%,比上半年回落0.6个百分点。 1-7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19866亿元,同比增长24.9%,比上半年回落0.6个百分点。 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253亿元,同比增长17.9%,比6月份回落0.4个百分点。需要指出的是:所有重要数据的同比,均是在2009年金融危机中较低的基数上,且环比均呈回落态势。

  笔者多次指出的是:被公认反映中国经济V性反转的重要依据:上半年国内消费保持15%以上的增长,但增长很大程度上依托的是"存货回补",所谓"存货回补",是指企业由于受到经济危机恐慌影响,在危机时会大量清理库存,导致经济稍有好转就有大量补充货源的需要。但这样的补充货源行为并不代表市场存在强大的消费能力,但在经济指标上会表现为强劲增长。但此种增长不具有可持续性。出口也面临同样原因。同时,上半年,中国出口同比增长43%,但以外商在华企业为主的加工贸易占中国出口的70%,除此以外,中国的自主贸易即一般贸易是逆差318.7亿美元。更鲜为人知的是,我国低附加值产品大量出口,贸易“顺差”中也隐藏着能源消耗的“逆差”。能源研究表明:2005年我国出口商品“捎带”出去的能源相当于3亿吨石油,在中国的环境污染,资源消耗,人口红利透支的前提下,换取的出口主要利润却为外商所攫取,最新公布的统计数字得以印证。6月份工业增加值仅有13.7%,比一季度19.6%下跌了5.9。同样全球第一不断增长的,以美元为主的天量外储,在美元已步入贬值通道,对中国是福兮?祸兮?

  企望工资增长能大幅拉动消费的愿望恐难立杆见影。

  其一、江山易改,秉性难移。国人千百年受儒家传统文化耳濡目染,以勤俭持家为本。以同受儒家传统文化薰陶的邻国日本为例。中国人节俭的品质远超日本,而日本的消费环境及服务业远超中国,日本工资倍增计划早已实现,但其国内消费未见大幅增长,虽高于中国,但落后于欧美。

  其二、时间较长,工资基数是渐进的,不可能年年倍增。

  做为本轮复苏的火车头,中国股市以跌幅时空全球据冠,拉动全球股市大跌。2010年以来,民间投资的主渠道沪深两市流出资金5546.15亿,其中反映民心指数的散户资金流出5325.06亿(多数是亏本割肉)。作为我国经济增长先行指标的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已经连续2个月回落,也预示了经济增速将会放缓。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日前发布数据显示,6月我国PMI指数为52.1%,比上月回落1.8个百分点,这是继5月份PMI回落1.8个百分点后再次下滑,两月累计回落幅度高达3.6%,而8月公布的7月指数再创17个月新低,51.2%,与金融危机肆孽的2009年2月持平。

  2010年,G20峰会后,在欧美先后采取紧缩货币政策及贸保主义泛滥之下,指望出口拉动经济只能是一厢情愿。国内消费的萎靡不振,失业人口的增加,配合全球高攀汹涌的十数亿失业军团,引领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从5月的57.0回落至55.0, 美国经济咨商局宣布,全美7月的消费者信心指数为50.4,低于此前的预期51.0,环比6月的52.9点大幅下降2.5个点。消费者信贷也以十亿美元以上的规模,连续6个月下降, 美国居民的储蓄率在利率近于零的背景下,从危机前的0.8%升到目前的6。4%,  且呈上升趋势, 彰显美消费前景的险恶叵测。经济各项先行指标,与危机暴发之初相似,对全球经济的冲击及对人心的蛊惑酝酿出萧条的氛围,已为在全球酿制萧条必不可少的条件:产能过剩、失业高企、股市下跌、消费低迷、信心危机及紧缩政策投石问路。

  目前这一判断的前景已初露端倪: 6月28日,G20多伦多峰会闭幕,提出了“健全财政”的基本原则,并明确表示“发达国家须在2013年前削减半数国内财政赤字”。虽然美国强烈反对,但 G20多数国家一致同意财政紧缩,2013年将本国赤字削减一半,在2016年将其赤字和GDP水平达到平衡的目标。所以,欧洲已无可能在德、英、法等国财政紧缩的大环境里复苏,英国准备缩减40%的财政开支,法国、德国三年内缩减的开支也将各达千亿欧元,上述三国的GDP二季度均有0.5%-1.6的下降,这将为全球十亿失业大军扩充千百万新兵。

  从2007年9月18日到2008年12月16日,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从5.25%降至目前的零到0.25%这一历史最低水平, “零利率”政策已经实施20个月。奥巴马政府虽然竭力维持有史以来最低利率的刺激政策,但囿于失业率高企,民心不稳,消费者信心指数低迷,五十个地方州政府多数已处于财政紧缩状态。特别是针对华尔街的金融监管政策出台,将使美国经济的源泉华尔街的金融衍生品萎缩,财源枯竭,房地产恶化,在去杠杆化的过程中,萎靡不振的消费将再创新低。

  而中国7月最新公布的统计显示:上半年CPI同比上涨2.6%,其中6月同比上涨2.9%,剔除2009年翘尾因素1.4%,上半年 CPI只有1.2%,南辕北撤,在预防通胀收紧政策的紧锣密鼓声中,中国经济上半年却在通缩帷幄之中(CPI  1%即为通缩)运行。

  7月CPI同比涨幅虽达3.3%,但扣除翘尾因素(应不低于上半年的1.4%,),及2009年7月为CPI最低月份的基数,及食品涨价(6.8%)占CPI高达30%以上,居住涨价(不含房价只计房租囿于房地产调控房租上涨)占CPI达17%等的主因,CPI 上涨只有1.2%范畴,应属正常范围之内。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政策的制定要防患于未然。笔者以为,金融危机暴发的两大原因,产能过剩、失业高企及信心危机产生的全球不平衡矛盾中,生产过剩并没有随本轮金融危机发展过程而消耗完毕,相反,在全球经济刺激计划背景下,由于消费未能同步增长,正呈日益扩大态势,而失业率在全球有增无减。只要生产过剩阶段没有结束,高企的失业率未见下降,股市仍在下跌, 信心未能恢复,经济随时都有坠入大萧条或次萧条的危险。

  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历史上仅有的两次经济大萧条的产生,并不是在经济坠入谷底之际,却是在经济走出危机,复苏之时。由于过早的货币紧缩等政策在金融危机的伤口上剜肉抽血,造成失业人口巨增,消费萎缩,产能过剩,股市暴跌,人心惶惶之后。

  有史为鉴:美国三十年代经济危机后大箫条步入第二阶段(史称罗斯福萧条)的主因不在经济(由于罗斯福政府鼎力投资基础设施,已步入复苏阶段)。而是美联储错误的货币紧缩政策。苛政猛于虎,在货币量匮乏,经济未完全复苏的情况下,美联储战略决策失误,为防通胀,釜底抽薪,提前采取严厉紧缩货币政策。造成消费低迷,银行倒闭,股市暴跌,信心崩溃,演变成席卷美国荡及全球近十年的大萧条。

  2010年3月,欧元区失业率高达10%(持续至今),比金融危机猖獗的2009年还高0.5%。随着欧洲各国接踵而至的货币紧缩政策的贯彻落实,失业率将再创新高。在欧债危机的蛊惑下,欧洲大陆上空将弥漫起上世纪萧条幽灵。

  据美国分析与评论网站统计,金融危机以来,印度、美国、中国、 印尼 、巴西、 俄罗斯 等十个人口大国的失业人口已超过11亿。据统计:中国已登记失业率达4.2%(指城市领最低生活费者)约3000万,不含城市未登记的大量“啃老族”及闲置、自谋生意人口等,随着4万亿投资的收尾,而使5000万个临时岗位的面临新的失业,以及调整结构,压缩落后产能,精减、合并、关停污染等“三高”企业等造成的新增千万失业人口,及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加速而新增的1.5亿打工就业人口,以及因出口受阻而关停企业的失业人口等(2008年仅因出口受阻而失业人口即达2000万以上),及每年新毕业758万待分配的大学生等。美国的失业率从危机前的3%攀升至今达9.5%以上,最新公布的7月份统计显示其有增无减:参与2010年人口普查工作的临时就业人员又有143,000人离职。美国7月非农就业人数减少13.1万人.在此基础上,不充分就业率达17%以上,青年人失业率高达25%以上。而放弃申请就业的人,在5月份即达50万以上(不计失业),美打零工不计失业,无工作领救济金6个月内不计失业。国际劳工组织报告显示:2009年,全球15-24岁的6.2亿年轻工人中,有8100万失业,创20年以来新高,且仍呈上升态势。

  上述数字叠加将是触目惊心。与三十年代大萧条时的水平比肩而立。山雨欲来风满楼,这为欧债危机的萧条病毒在美及全球的扩散,埋下了伏笔。这也是奥巴马抓紧推行其“全国出口计划”重祭贸保主义的主因。如果说通胀引起的物价上涨而造成生活成本上涨会引发对政府的不满,那通缩造成失去就业岗位,即丧失生存的基本保障底线,则会使其义无反顾,直接走上街头,冲击政府,欧洲诸国如火如荼的游行示威即是前鉴。

发布人:

中国煤炭市场网或与合作机构共同发布的全部内容及材料拥有版权等知识产权,受法律保护。未经中国煤炭市场网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对上述产品、信息进行使用、复制传播或与其它产品捆绑销售。

免责声明:网站刊登CCTD认为可靠的已公开信息,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CCTD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网站会员不应以此取代自己的独立判断,网站会员做出的任何决策与CCTD无关, CCTD及其雇员不对使用网站信息及其内容所引发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

相关阅读:

CCTD是谁 数据服务 智能数字矿山 品牌会议 运销管理软件
关于CCTD 数据定制 数据融合 全国煤炭交易会 煤炭运销管理信息系统
研究团队 产业数据库 算法研究 电话视频会议 无人值守磅房
年度指数报告 周期类刊物和分析报告 系统集成 筒仓远程装车
咨询服务 智能化自动装车
考察活动 智慧营销支持

关注CCTD

    总部:010-64464669
    太原:0351-2167804、2167813
    秦皇岛:13780353903

    cctd@vip.sina.com


CCTD中国煤炭市场网
官方微信公众号

CCTD中国煤炭市场网
官方微博

CCTD中国煤炭市场网
官方APP

许传坤 软件部总经理
煤炭运销软件

许文辉 市场部副总经理
无人值守磅房系统

李小龙 市场部副总经理
煤焦钢市场分析

苗纳爵 市场部高级经理
港口煤炭市场分析

马丽娜 市场部高级经理
VIP会员服务

张鑫 智慧物流事业部
智慧物流产品
  •       主办单位:北京中煤时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CCTD中国煤炭市场网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CCTD中国煤炭市场网

copyright 2009 cctd.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20447号   |   京ICP证02044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5267号

返回顶部

中国煤炭市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