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源竞争激烈 煤港忙闲不均
8月份,南方各地仍将继续持续高温天气,空调用电将促使电厂发电量保持较高水平,沿海电厂仍将处于高日耗、低库存的状态,有较强的补库需要;但由于煤矿限产导致货源短缺,内贸煤无法满足下游需求,电厂将进一步加大进口煤补缺力度,拉动进口煤飙升。对于环渤海几大运煤港口来说,在煤炭供给总量不足的情况下还要受到汽运煤、铁路直达、铁路新通道争抢货源的影响,本已处于低位的场存难以得到有效补充,船等货情况将普遍存在,各港争抢货源的态势将更加激烈。
各大港口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包括“第一运煤大通道”与“第二运煤通道”之间对内蒙地区优质货源的竞争,日趋白热化。当然,也包括“第一运煤通道”对应的秦皇岛、唐山等港口群之间对有限货源的竞争。
去年九月份,准池线开通后,内蒙西部伊泰、准混等优质煤炭出现新的下水通道,由“准池线-朔黄线-黄骅港”下水煤炭相对便捷,运距较近,运费费用相对低廉,促使“第二运煤通道”运量大增,而内蒙资源的分流,山西资源的无法强力补充,造成“第一运煤通道”运量大幅下滑。受此影响,黄骅港煤炭运量大增,秦皇岛、国投曹妃甸、国投京唐港运量大幅下滑。根据1-7月份的港口运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目前,环渤海运煤港口中,大秦线配套的几大港口运量下降明显。1-7月份,秦皇岛港完成煤炭吞吐量8665万吨,相当于码头运输能力的59%;而国投曹妃甸港完成煤炭吞吐量2110万吨,发挥了码头运能的36%;国投京唐港吞吐量完成煤炭吞吐量2150万吨,发挥了码头能力的49.2%。作为“第二运煤通道”的配套港口:黄骅港完成煤炭吞吐量10020万吨,为设计能力的93.9%;得益于黄万线和汽运煤集港的大力帮助下,天津港超设计能力运行;1-7月份,天津港完成煤炭吞吐量6810万吨,为设计能力的137.4%。
当前,煤炭市场出现强劲反弹,呈现“供给吃紧,需求旺盛”的景象,助推环渤海港口煤价大幅飙升;今年1-7月份,北方港口煤价上涨幅度已经多达95元/吨,但这一切无助于煤炭运输的走好。正是因为资源的紧张,煤炭供应数量低于下游需求,才促使煤价大幅飙升,但也造成船等货、等泊现象的出现,北方各大港口大量压船。而优质资源减少,港口运输能力依然很强,造成秦皇岛等港口生产效率大幅下降,尤其秦皇岛港和唐山港口群合计5.3亿吨的煤炭发运能力无法得到充分发挥。去年九月份,神华自建的铁路准池线开通运行,按神华集团战略部署,开始将自有资源大量转往黄骅港,并吸引了每年1200万吨伊泰煤流向黄骅港。以上主力货源的流失,促使今年以来,沿海煤运格局发生变化。在我国华东、华南地区需求没有变化的情况下,北方港口煤炭运输市场冷热不均,进入夏季,更是明显。黄骅港出现大量压船,生产满负荷运转,活多的干不过来;而此时,依靠大秦线供应煤炭的秦皇岛港、曹妃甸港煤炭进出双低,码头空泊现象屡见不鲜,能够实现高效率作业的先进煤码头在“晒太阳”。
七月份,环渤海港口合计发运煤炭4748万吨,环比增加122万吨,增幅不大。其中,秦皇岛、黄骅等各港口运输情况与六月份相比,相差不多。大秦线几大配套港口:秦皇岛、国投京唐、国投曹妃甸港煤炭发运量继续保持低位,而依靠朔黄线和汽运进港的黄骅港、天津港运输继续保持强势。(作者:陈杰)
发布人:
中国煤炭市场网或与合作机构共同发布的全部内容及材料拥有版权等知识产权,受法律保护。未经中国煤炭市场网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对上述产品、信息进行使用、复制传播或与其它产品捆绑销售。
免责声明:网站刊登CCTD认为可靠的已公开信息,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CCTD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网站会员不应以此取代自己的独立判断,网站会员做出的任何决策与CCTD无关, CCTD及其雇员不对使用网站信息及其内容所引发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