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以来,受煤炭供给侧改革去产能主要任务不断推进导致煤炭产量减少,供给收紧叠加市场需求转良、气候因素、矿难整顿等突发因素影响,煤炭价格迅猛回升,超出市场预期及理性回归的范围。另外,煤炭价格过快上涨不利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和煤炭工业持续健康发展。
确保供应决心坚定 三大类先进产能释放
为保障冬季煤炭供应、抑制价格过快上涨,国家层面决定从四季度开始,分别释放三类煤企增加产量,煤矿主体为:中国煤炭工业协会评定的先进产能煤矿(74 座),其中内蒙古21座,产能占比28.4%;国家煤矿安监局公布的2015 年度一级安全质量标注化煤矿(789 座),其中内蒙古94座,产能占比12%;各地向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申报的安全高效煤矿(640 座)。
9月30日,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国家煤矿安监局联合下发的《关于适度增加部分先进产能投放 保障今冬明春煤炭稳定供应的通知》等要求,内蒙古自治区及时制订了《内蒙古自治区关于适度增加部分先进产能投放保障今冬明春煤炭稳定供应的实施方案》,内蒙古自治区先后三批释放煤炭产能,预计11月份增983万吨,12月份新增954万吨。
供给量增长效果显现 市场供需结构悄然扭转
随着产能释放的不断推进,产量增加补充市场需求缺口,煤炭供给结构由紧张逐步趋向平衡。产能释放效果逐步显现,一方面是煤炭销量、发运量增加明显;另一方面,煤炭价格涨势相对前期有所舒缓。
据CCTD中国煤炭市场网监测数据显示:
从鄂尔多斯产地煤炭销售情况来看,截至11月10日,鄂尔多斯地方煤矿日销量为135.29万吨,较10月份平均水平增加42.41万吨,较9月份平均水平增加45.72万吨,同比增长183.51%,位于近几年以来的最高位水平。
销量高位,煤炭运输量相应而增。从鄂尔多斯煤炭公路外运量数据来看,从7月份开始增长趋势明显,10月之后突破100万吨水平,持续攀升高位。截至11月10日,鄂尔多斯煤炭公路外运日销量约为130万吨,较10月份平均水平增加40万吨左右,同比增长175.2%。
从铁路发运情况来看,10月份呼和浩特铁路局煤炭发运量约475.75万吨,环比上涨21.65%,同比增加141.2%。其中发往环渤海四港量320.01万吨,环比上升34.62%,同比增长175%。10月份呼铁局煤炭发运量持续增加,远高于去年同期水平但仍未突破2014年同期发运量水平表明铁路运力仍有增长空间,对煤炭运输并不能构成瓶颈制约。
从鄂尔多斯煤炭价格指数运行情况来看,煤炭价格从7月份开始回升,涨势迅猛,到8月底累计上涨72点, 9月底之后煤炭价涨势缓和,维持320点左右。随着产地市场产能释放的推进,煤炭供给结构已然由紧缺逐步转向平衡。受陕西地区煤矿整顿影响,产地需求再次迅速增长,买涨情绪被调动,11月初当期价格指数涨幅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但是经过一周之后鄂尔多斯动力煤价格指数涨势收敛表明此番突发因素影响已经被消化,煤炭供给增量稳定及产地库存不断增量增强了鄂尔多斯产地市场供应的能力。
支撑价格上涨非理性因素根基不稳 市场终归理性
首先,近日发改委召开会议协调保障电煤铁路运输,随着会议精神落实以及全国煤炭产能释放持续推进,煤炭运输量在目前高位水平进一步提升,将淡化和消除下游市场对后市煤炭供应紧张的疑虑,抢购情绪弱化。同时,随着煤炭供给量和运输量不断补充到下游市场,将有助于加快推进下游煤炭市场供给结构的扭转。
其次,从沿海六大电厂的数据来看,截至11月7日,沿海六大电厂库存总量1202.6万吨,日耗煤量56.7万吨;库存平均可用天数回升至21.2天。目前的市场需求并非真正可观,远不及夏季煤耗水平,供给量却远高于夏季供给水平,可见煤炭供应相对于夏季是充裕的。
第三,煤炭先进产能释放时间延长至今冬明春,后期产地市场及中转地港口库存的持续回升是大概率事件,这将有助于增强市场对超预期突发因素的缓冲能力,延长对需求变化的应急时间。为煤炭市场抢购行情降温,同时也抑制了投机行为引发市场的波动影响。
第四,定价体现预期。近日,神华集团与五大电力均签订了中长期合同,确定5500大卡动力煤基础价为535元/吨,五大电力集团总装机容量、火电量、电煤消耗量目前均占全国的44%左右。长协定价低于目前市场贸易价格,释放出大企对煤炭价格的理性判断。
综上所述,煤炭市场供给侧改革并不掣肘对煤炭需求的供应,煤炭价格迅猛上涨是供给因素、运输因素、市场预期等共同影响所致。供需结构是左右煤炭价格波动的根本,先进产能释放就是抑制价格过快上涨的有效方式,随着煤炭供给量补充至下游市场,煤炭价格将高位维稳运行,但也不排除合理回调。(作者:刘永丽 内蒙古煤炭交易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