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电力行业应急能力建设
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
国能发安全〔2018〕5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能源局)、经信委(工信委),北京市城管委,国家能源局各派出能源监管机构,全国电力安委会企业成员单位,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的决策部署,全面加强电力行业应急能力建设,进一步提高电力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国家能源局制定了《电力行业应急能力建设行动计划(2018-2020年)》。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国家能源局
2018年7月30日
电力行业应急能力建设行动计划
(2018-2020年)
为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的决策部署,全面加强电力行业应急能力建设,进一步提高电力突发事件应对能力,依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国家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国家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预案》等,制定本计划。
一、面临的形势
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提出要加强、优化、统筹国家应急能力建设,构建统一领导、权责一致、权威高效的国家应急能力体系,提高保障生产安全、维护公共安全、防灾减灾救灾等方面能力,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国家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等国家级规划对应急管理工作作出了明确部署,要求全面提升应急救援处置效能。
目前,我国电力系统呈现大规模特高压交直流混联、新能源大量集中接入等特点,运行控制难度加大。自然灾害频发多发,外力破坏时有发生,大面积停电风险依然存在。电力生产安全事故未有效杜绝,应急救援处置能力亟待提高。电力工业不断发展,电力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应急管理责任体系仍需完善,应急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有待创新,应急产业的支撑保障作用亟需加强。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建设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加强制度保障、应急准备、预防预警、救援处置、恢复重建等方面能力建设,促进电力应急产业发展,着力提升人身伤亡事故、重特大设备事故和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救援处置能力,最大程度减少电力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和影响,为实现电力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基本原则
1.行业指导、分工负责。国家能源局负责指导协调全国电力应急能力建设工作。国家能源局各派出能源监管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电力管理等有关部门按照职责组织、指导、协调本地区电力应急能力建设工作。各电力企业和有关单位,根据各自情况,负责组织实施本单位电力应急能力建设工作。
2.面向实战、突出重点。针对电力应急管理工作实际,以提高应急救援处置实战效果为导向,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着重解决组织机构不健全、制度体系不完善、应急准备不足、指挥协调不畅、信息共享不充分等突出问题,全方位系统规划应急能力建设工作。
3.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强化电力应急资源保障能力,充分利用和有机整合电力行业现有资源,提高电力应急基础设施利用率,发挥信息与智力资源优势。进一步汇集调动社会资源,增强电力应急支撑保障能力,实现应急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4.技术引领、创新驱动。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创新发展战略,利用电力和信息通信技术发展成果,发挥电力应急产业支撑保障作用,在风险辨识与评估、监测预警、响应决策、协同处置、装备升级等各个环节引入新技术、新方法、新设备,创新电力应急救援处置手段,提高电力应急科技水平。
(三)建设目标
1.总体目标
立足电力行业应急管理工作实际,建立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各区域平衡发展、与电力安全生产风险特征相匹配、覆盖应急管理全过程的电力应急管理体系,制度保障、应急准备、预防预警、救援处置、恢复重建等方面能力得到全面提升,社会协同应对能力进一步改善,应急产业支撑保障能力大幅提高,全面实现电力突发事件科学高效应对。
2.分类目标
(1)制度保障能力有效提升。完善电力应急管理责任制度,实现省、市、县三级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预案全覆盖,建立电力企业应急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加强电力应急管理机构建设,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政府和大中型电力企业电力应急管理机构健全、职责明确。完善电力应急管理规章制度和标准规范,建立统一、规范的电力应急管理标准体系。构建电力应急能力评估长效机制,电力企业应急能力持续提高。
(2)应急准备能力显著加强。加强应急预案编制管理,提高预案针对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实现重点岗位、重点部位现场处置方案全覆盖,开展智慧预案应用。加强应急演练管理,强化应急宣教培训,建设一批国家级电力应急培训演练基地,实现大中型电力企业应急管理和救援处置人员培训全覆盖。
(3)预防预警能力大幅提高。加强重要城市和灾害多发地区关键电力基础设施防灾建设,提高电网防灾抗灾能力。强化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建成电力系统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强化电力企业人身伤亡事故风险预控能力建设,大中型电力企业实现安全事故风险全评估。加强水电站大坝安全应急管理,建成水电站安全与应急管理平台。
(4)救援处置能力不断增强。完善电力企业与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政府有关部门的应急协调机制。建成多支能够承担重大电力突发事件抢险救援任务的电力应急专业队伍,加强社会应急救援力量储备,实施电力应急专家领航计划。初步建立电力应急物资和装备储备体系,启动西南水电工程应急救援基地建设,建成源网荷友好互动大面积停电先期处置综合应用项目。
(5)恢复重建能力继续强化。完善灾后评估机制,建立灾情统计系统。加强系统恢复能力建设,完善黑启动方案,创新灾变调度辅助技术,优化恢复策略。加强重要电力用户供电风险分析、应急电源配置和应急演练参与。加强新型业态应急能力建设,激励社会化服务供给,实现主体责任全覆盖。
(6)电力应急产业加快发展。明确电力应急产业发展方向,开展关键电力应急技术研究应用。组建电力行业应急科研机构,促进电力应急科技文化创新。推进电力应急产业融合发展,构建电力应急产业合作机制,建设国家级电力应急产业发展基地。
3.量化指标
序号 | 指标名称 | 指标值 |
1 | 省、市、县三级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预案编修完成率 | 100% |
2 | 省、市两级地方政府电力应急管理机构完备率 | 100% |
3 | 大中型电力企业电力应急管理机构完备率 | 100% |
4 | 大中型电力企业应急能力建设评估完成率 | 100% |
5 | 大中型电力企业应急管理和救援处置人员培训覆盖率 | 100% |
6 | 大中型电力企业安全事故风险评估率 | 100% |
7 | 灾害导致重大以上大面积停电减供负荷恢复80%以上 及停电重点地区、重要城市负荷恢复90%以上的时间 |
小于7天 |
8 | 一级以上重要电力用户供电风险分析实施率 | 100% |
9 | 一级以上重要电力用户自备应急电源规范配置率 | 100% |
重点项目:电力企业应急管理评价指标体系 建设目标:研究制定科学有效、全员覆盖、闭环演进的电力企业应急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有效指导电网、发电和电力建设企业应急工作。 |
2.加强电力应急管理机构建设。推动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政府电力应急管理机构建设,建立健全省、市两级地方政府电力应急管理机构,明确相关职责,配齐管理人员。建立健全县区级以上电网企业、大中型发电企业和电力建设企业电力应急管理机构,地市级以上电网企业、大中型发电企业和电力建设企业配备专职人员,县级电网企业和其他电力企业酌情配备管理人员。
3.完善电力应急管理法规规章。梳理电力行业现行法规制度体系,制定完善电力应急管理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推进电力应急管理法治建设。修订《<电力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和调查处理条例>释义》,结合电力发展新形势,加强电力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制度建设。研究制定电力企业水电站大坝运行安全应急管理制度,明确大坝应急管理责任,规范大坝应急管理工作。
4.完善电力应急管理标准规范。充分发挥能源行业电力应急技术标准化委员会的作用,重点制定电力突发事件监测预警、电力应急队伍建设、应急物资装备储备、应急指挥信息系统、电力应急预案演练、电力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后评估等标准,推进电力应急管理标准化建设。积极参与国际应急管理标准制定,加快电力应急管理与国际接轨。
重点项目:电力应急管理标准体系 建设目标:建立统一的电力应急管理标准体系,重点制定急需的关键基础标准,提升电力应急管理标准化水平。 |
重点项目:电力企业应急能力建设综合数据分析平台 建设目标:建设覆盖大中型以上电力企业的应急能力大数据分析平台,为政府有关部门决策、企业应急能力对标和关键任务设定提供支持。 |
(二)应急准备能力建设
1.加强应急预案编制管理。制定《电力企业应急预案编制导则》《水电站大坝运行安全应急预案编制导则》。完善电力企业应急预案体系,编制现场应急处置卡,突出风险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充分运用智能推演、态势感知、情景构建等预案编制技术,提高预案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重点项目:电力应急智慧预案系统 建设目标:研究电力突发事件演化机制、情景构建和智能推演技术,建立电力突发事件风险致灾模型,建设电力应急智慧预案系统,为电力应急预案编制提供支持。 |
重点项目:国家级电力应急培训演练基地 建设目标:依托重点电力企业,建设国家级电力应急培训演练基地,培养电力应急管理人员和救援处置人员,开展多种类型的应急演练;试用检验重大电力应急技术装备;研究特大城市、重大活动电力应急工作。 |
4.提高涉外电力突发事件应急能力。电力企业在境外项目建设和运营管理中,结合当地实际,编制电力应急预案及操作手册,明确电力突发事件信息报送流程和要求,定期开展应急演练。
(三)预防预警能力建设
1.提高电网防灾抗灾能力。深入开展电网风险研究,突出电网规划引领作用,统筹电源、电网建设和用户防灾资源,按照“重点突出、差异建设、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原则,适当提高电网设施灾害设防标准,有序推进重要城市和灾害多发地区关键电力基础设施防灾建设。根据需要强化跨行政区电力应急支援能力建设。加大电力设施保护工作力度,配合有关部门持续开展电力设施周边环境治理,严格管理电力设施附近的施工作业活动。
2.强化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发挥气象部际联席会议作用,提高重特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能力。电力企业强化自然灾害监测预警能力,与有关部门加强沟通合作,规范发布预警信息。选取代表性地区电网,建设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平台,重点研究自然灾害时空分布特征、电力系统承灾脆弱性、影响破坏规律、风险评价及预警模型等。
重点项目:面向电力系统风险特征的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平台 建设目标:以监测预警平台为载体,推进电力系统监测预警关键技术研究应用,逐步实现电力系统自然灾害致灾机理-趋势感知-损失预测-预警生成-信息发布的一体化平台管理。 |
重点项目:水电站(大坝)安全与应急管理平台 建设目标:整合水电站安全与应急数据,完善安全在线监测、风险预测预警、预案修编演练、应急资源调配和应急辅助决策等功能,建设水电站(大坝)安全与应急管理相关平台,提升企业自主管理科技水平,创新强化政府应急管理手段,推进流域水电整体安全与应急管理。 |
(四)救援处置能力建设
1.完善应急指挥协调联动机制。健全电力企业与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政府有关部门的应急协调机制,加强企业之间、行业之间的应急协同联动。建立国家统筹、区域协调、跨省联动的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指挥协调联动机制,开展省、市、县三级大面积停电事件综合应急演练,推动国家级城市群大面积停电事件联合应急演练,重点提高跨省、跨区域协同应对能力。
2.加强电力应急专业队伍建设。依托重点电力企业,建设多支具有不同专业特长、能够承担重大电力突发事件抢险救援任务的电力应急专业队伍。加强队伍管理和专业培训,按照标准配备应急装备,提高现场处置和协同作战能力。
3.加强社会应急救援力量储备。组织具有相应资质的社会应急救援力量开展必要的电力专业培训和演练,建设社会救援力量基础信息共享平台,推进建立社会救援力量调用补偿机制,形成有能力、有组织、易动员的电力应急抢险救援后备队伍。
4.加强应急专家队伍建设。建设国家、地方、企业各层面电力应急专家队伍,实施相关专业领域专家领航计划,形成分级分类、覆盖全面的应急专家资源网。完善专家管理、应急会商和辅助决策机制,组织专家开展专业咨询、培训演练、课题研究等。
重点项目:电力应急专家领航计划 建设目标:建立国家电力应急专家库,为重大电力突发事件应急会商、救援处置、评估总结以及日常培训演练、咨询服务等提供支持。 |
重点项目:西南水电工程应急救援基地 建设目标:在重点省份建立水电工程应急救援基地,为西南水电工程应急抢险救援提供支持,为水电行业提供培训演练和技术研发平台。 |
6.加强应急指挥平台功能建设。推进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政府与电力企业应急指挥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完善应急指挥平台智能辅助决策等功能。加强应急队伍信息采集终端配置,实现电力突发事件多维度信息的准确快速报送。完善应急指挥平台运行维护机制,保证平台有效运转。
7.强化大面积停电事件先期处置能力。结合电网运行新形势、新特点,完善电网运行安全管理机制,创新大面积停电事件先期处置手段,研究建立大面积停电先期处置的社会资源征用和费用补偿机制,提高电网抵御大面积停电的能力。
重点项目:大面积停电先期处置综合应用项目 建设目标:研究建立大规模源网荷友好互动的体制、机制与程序,创新提升大面积停电先期处置综合能力。 |
重点项目:电力市场新兴主体的社会化应急业务运营项目 建设目标:创新探索管理方法、技术手段和服务模式,实现专业化建设、社会化分工与市场化机制有机结合,优化电力应急资源配置,增强电力市场新兴主体应急保障能力。 |
(六)促进电力应急产业发展
1.明确电力应急产业发展方向。结合国家应急产业规划要求,探索电力应急产品、技术和服务综合应用解决方案,推进自然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生产现场前端智能设备、救援人员防护产品、高空救援技术与装备、极端条件应急通信设备、模块化电力应急装备、移动式应急变电站及智能应急电源等产品的研发应用。
重点项目:关键电力应急装备产业发展 建设目标:强化电力突发事件应急装备保障,提升极端条件下电力突发事件应对能力,推进关键电力应急装备产业化发展。 |
重点项目:电力企业档案应急服务机制建设 建设目标:研究电力企业档案应急服务机制,加强档案管理与应急管理协调联动,为高效应对电力突发事件提供指导和依据。 |
3.推进电力应急产业融合发展。落实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研究探索军工技术向电力应急领域转移转化。加强与信息通信、装备制造、交通运输、金融保险、文化传媒等行业的沟通,促进应急应战协同发展。
4.构建电力应急产业合作机制。以问题为导向、以技术为主线、以需求为动力,构建电力应急产业发展与技术体系。选择合适地区,与地方政府共建国家级电力应急产业发展基地。建立电力应急产业联盟,加强交流合作,促进资源共享和供需对接。
重点项目:国家级电力应急产业发展基地 建设目标:选择装备制造、技术研发、标准认证等资源和区位优势地区,建设国家级电力应急产业发展基地,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和国际合作,搭建科技创新平台,研发先进应急产品,提供优质应急服务。 |
发布人:CCTD-周杰
中国煤炭市场网或与合作机构共同发布的全部内容及材料拥有版权等知识产权,受法律保护。未经中国煤炭市场网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对上述产品、信息进行使用、复制传播或与其它产品捆绑销售。
免责声明:网站刊登CCTD认为可靠的已公开信息,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CCTD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网站会员不应以此取代自己的独立判断,网站会员做出的任何决策与CCTD无关, CCTD及其雇员不对使用网站信息及其内容所引发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
![]() CCTD中国煤炭市场网 官方微信公众号 |
![]() CCTD中国煤炭市场网 官方微博 |
![]() CCTD中国煤炭市场网 官方APP |
![]() 许传坤 软件部总经理 煤炭运销软件 |
![]() 许文辉 市场部副总经理 无人值守磅房系统 |
![]() 李小龙 市场部副总经理 煤焦钢市场分析 |
![]() 苗纳爵 市场部高级经理 港口煤炭市场分析 |
![]() 马丽娜 市场部高级经理 VIP会员服务 |
![]() 张鑫 智慧物流事业部 智慧物流产品 |
![]() |
copyright 2009 cctd.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20447号 | 京ICP证02044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5267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