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国家能源局关于发布2017年煤电规划建设风险预警的通知[2017]106号》等文件影响,煤电机组建设滞后经济发展,是导致去年夏冬限电的根本原因。由于风电和光伏是波动性电源,水电受来水限制,冬夏高峰用电主要靠煤电机组。因此,有电力专家预测,十四五期间冬夏高峰缺电可能会成为常态。
用电侧:三产和生活用电占比持续提高,由2011年的22.8%提高到2020年的30.7%,空调和采暖负荷比重不断提高,峰谷差逐年加大,导致负荷尖峰化特征明显。
发电侧:风电光伏等波动性电源装机占比提高,由2011年的4.6%,迅速提高到2020年的24.3%。
传统夏峰区域,冬夏双峰并峙。回顾历史数据,我国东北、西北、山西、内蒙、冀北、云南、贵州等地,负荷峰值出现在冬季,其他省市区的负荷峰值均出现在盛夏的中午。
送电省也缺电。截至2021年5月,蒙西、湖南、江西、四川、江苏、浙江、广东、广西、云南等地,已发生缺电,其中,蒙西、四川、云南为送端省。送端省缺电,将影响下游诸多受端省。
分省平衡:完全的特高压互联互通不现实。
四川外送能力受限:2020年夏季、2021年初寒潮,四川有序用电。四川“十四五”新增装机不足以同时满足外送电和自用电的增量需求。白鹤滩水电装机1600万千瓦,预计2021年7月开始陆续投产、2022年全投。而白鹤滩外送华东的两条800万千瓦特高压尚未投产,送江苏特高压于2020年12月开工,预计2022年底投产,送浙江特高压尚未开工。白鹤滩投产和外送特高压投产之间的窗口期,四川缺电可缓解。
湖南江西冬夏双峰并峙。湖南,2020年夏、2020年冬和2021年初有序用电。江西,2020年冬和2021年初有序用电。四川送华中的雅中直流(800万千瓦)分电江西、湖南,预计2021年底投产。湖南、江西新增本省装机不足以填补已有缺口、覆盖新增需求,预计“十四五”常温年紧平衡,酷暑或严寒天气时缺电。
安徽酷暑将缺电:2021年1月7日,安徽冬季晚高峰电力负荷4706.5万千瓦,安徽出力达到临界点。“十四五”初,安徽本省新增装机的可用容量较少,一旦遇到酷暑严寒,缺电概率大。安徽通过皖电东送为江、浙、沪送电,缺电后将影响下游省市。
浙江缺电几成定局。2020年底,浙江部分地区因为双控指标而拉闸限电。浙江接受宁夏、四川、安徽、福建的外送电,四省外送能力均有不确定性。四川缺电(拟新增的白鹤滩送浙江特高压尚未开工),宁夏缺煤,安徽缺电,福建紧平衡。浙江本省“十四五”新增电源少,未开发水电少,无新增核电,可考虑提高气电小时。如上游四川、安徽缺电,浙江受影响较大。
江苏缺电预期好于浙江。接受山西、湖北、四川、安徽、内蒙等地的外送电,外送电渠道相对多元,本省新增电源较多。如送端省调减外送电,受影响程度低于浙江。
南方电网负荷累创新高。2021年,受经济增长、高温影响,南方电网区域用电爆发式增长,用电负荷创新高:5月28日,南方电网统调最高负荷1.949亿千瓦,创历史新高,比去年峰值高1300万千瓦。高温和少雨少风是伴生的,截止5月,西南流域来水偏枯,水电蓄能比计划值低25%。6月16日-18日南方电网用电负荷又三次连创新高,并突破2亿千瓦。云南“十四五”新增大工业正陆续投产,但新增装机不足,如调减外送电,将影响下游广东、广西。广东外受电约60%来自云南。
勿高估需求侧管理的作用。目前电力消费仅占终端能源消费的27%,碳中和预计电力消费占终端消费的60%,那电量需要翻倍,负荷可能更多。三产和生活的用电量占比提高,尤其是采暖和空调用电的提高,导致用电负荷尖峰化。同时,这两个行业的用电,刚性大、对价格不敏感,难以用移峰填谷或价格等方式进行需求侧管理。缺电省火电装机的可用容量没有明显提高,意味着缺电常态化、扩大化。(作者:曾乐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