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闹“气荒”,不能全怪“煤改气”
本报记者 李 禾
今年入冬以来,全国各地突然天然气供应紧张,“气荒”“气短”不绝于耳,很多人把之归因于民用供暖的“煤改气”。事实果真如此?
清华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原热能工程系主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姚强12月19日表示,今年天然气需求量增加是全方位的,工业、发电、化工和民用全面增加,而今年强劲的经济势头下工业用气、天然气发电量的增加比预期迅速;从新增的1.3亿立方米天然气用量分析,“煤改气”仅占30%左右。
“煤改气”为“气荒”背锅
数据显示,2017年1—10月,全国天然气消费量186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8.7%,其中城市燃气增长10.1%、工业增长22.7%、发电增长27.5%、化工增长18.2%。
那么民用“煤改气”究竟贡献了多少呢?据调查统计,到目前为止,“2+26”城市实际有319万户完成了“煤改气”,加上集中供暖锅炉改气,预计采暖季将新增天然气需求量为50亿立方米左右。平摊到120天供暖季,即日均需求增量4200万立方米。
从“气荒”情况最为严重的12月来说,数据显示,12月全国日均用气量为8亿立方米,较去年同期增长20%左右,也就是日均需求增加1.3亿立方米。
“12月新增的1.3亿立方米天然气用量,‘煤改气’仅占30%左右。”姚强说,对于出现天然气供应短缺时,各地的基本政策应是“压非保民”,即压低非民用气,保障民用气,但很多地方未能及时制定严格、详细、能落地的“压非保民”措施,未能将增加用气量用于民用,而给了工业。由于民用气和非民用气价格“双轨制”,一些城市燃气公司“趋利”,打着民用气名义申请到更多天然气,之后却将低价购得的民用气销售给出价更高的非民用使用,赚取差价,使本该保障民生的天然气供给更紧缺。
有比燃煤更便宜的供暖新技术
“你们在家里肯定没有烧过散煤,我是捅过炉子的。头一天晚上不能把炉门开太大,不然第二天烧没了;开太小了,夜里火灭了还得再点,乌烟瘴气的。”在第三届“创蓝”国际清洁空气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清洁空气联盟指导委员会主席、清华大学教授郝吉明感叹道,烧过炉子的人更能体会使用清洁燃料的喜悦。
郝吉明表示,从烧煤炉子到天然气供暖是进步了一大步,为清洁空气采取能源转化是必然的。
清洁空气联盟秘书处主任解洪兴表示,大量供暖新技术的出现,使其他供暖方案有了经济可持续性。“大家之前形成了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觉得用煤是最便宜的。但像空气源热泵等技术,在使用上已比燃煤还省钱。”
供暖应加强顶层设计坚持规划先行
其实我国天然气消费的弹性比较大,供求关系形势变化较快。今年上半年各地还在为天然气消费不足发愁,千方百计扩大天然气消费市场。
“供暖还应加强顶层设计,坚持规划先行,保障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和建筑节能,通过政府管理、产业发展、技术进步和民生保障层面构建一个全面的综合燃煤清洁能源替代框架。”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钱文涛说。
发布人:
中国煤炭市场网或与合作机构共同发布的全部内容及材料拥有版权等知识产权,受法律保护。未经中国煤炭市场网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对上述产品、信息进行使用、复制传播或与其它产品捆绑销售。
免责声明:网站刊登CCTD认为可靠的已公开信息,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CCTD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网站会员不应以此取代自己的独立判断,网站会员做出的任何决策与CCTD无关, CCTD及其雇员不对使用网站信息及其内容所引发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
![]() CCTD中国煤炭市场网 官方微信公众号 |
![]() CCTD中国煤炭市场网 官方微博 |
![]() CCTD中国煤炭市场网 官方APP |
![]() 许传坤 软件部总经理 煤炭运销软件 |
![]() 许文辉 市场部副总经理 无人值守磅房系统 |
![]() 李小龙 市场部副总经理 煤焦钢市场分析 |
![]() 苗纳爵 市场部高级经理 港口煤炭市场分析 |
![]() 马丽娜 市场部高级经理 VIP会员服务 |
![]() 张鑫 智慧物流事业部 智慧物流产品 |
![]() |
copyright 2009 cctd.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20447号 | 京ICP证02044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5267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