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D中国煤炭市场网 |  2025-05-06 21:15 星期二
锟叫癸拷煤炭锟叫筹拷锟斤拷

2016年钢铁行业如何去产能

   钢铁产能过剩不仅仅是钢铁行业本身的问题,也是中国当前面临的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6年五大任务: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把去产能放在第一位,足见当前去产能形势之严峻。

    当前产能过剩主要有以下四个原因:

    第一,前几年我国城镇化、工业化正处于快速发展期,这构成了钢材产能快速扩张的基本动力。

    第二,在我国的经济增长过程中,虽然我们早就提出从“粗放式增长”向“集约式增长”转变,但这个过程始终没有彻底完成,过去钢材产能扩张是与粗放式增长相匹配的,一旦钢材需求发生阶段性改变,必然导致产能过剩问题暴露出来。

    第三,监管原因。在地方保护主义以及总体产能规划失效的影响下,产生了相当一部分所谓的“统计外产能”,加重了产能过剩问题。

    第四,“僵尸”企业不愿意退出生产,在其中也扮演着一定的角色。

    前瞻产业研究院《2016-2021年中国钢铁行业并购重组趋势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我国粗钢产能约为12亿吨,按照2015年产量测算,产能利用率不足67%,而受发展惯性及前期新建产能逐步释放的影响,产能仍有可能进一步增加,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钢铁消费量总体进入下降通道,产量、需求严重失衡的矛盾将进一步突出,去产能的任务异常艰巨。

    根据1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再压缩粗钢产能1亿到1.5亿吨的目标,如果按照中国钢厂人均产钢300吨来测算,意味着,此轮压缩钢铁产能,将有50万左右的职工面对调整或重新选择。

    2月4日,国务院下发的《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简称《意见》)明确指出,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要着眼于推动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方面,要严禁新增产能,对违法违规建设的,要严肃问责。严格执行环保、能耗、质量等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达不到标准的钢铁产能要依法依规退出。另一方面,完善激励政策,鼓励企业通过主动压减、兼并重组、转型转产等途径,退出部分钢铁产能。

    应该看到,钢铁行业是资本密集型产业,固定资本规模大、比例高,加上技术复杂性、设备专用性以及就业人员众多等因素,使得钢铁产能调节弹性较小、退出难度较大。从2007年开展淘汰落后钢铁产能工作,到近年来全面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退出机制被视为完善钢铁行业市场竞争秩序的重要一环,也是涉及政府、企业、员工和社会多方关系的系统性工程。

    客观地看,钢铁行业的产能过剩并非只在我国存在,美日欧等国家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也曾出现。在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美日欧等国家都经历了一个近30年的钢铁工业黄金期;但80年代以后,这些国家开始进入产能过剩、钢企倒闭的阶段。

    以美国为例,美国钢铁年产能从1.8亿吨降至8000万吨以下,从业人员从50万人降至20万人以下。对此,美国联邦政府承担了钢企相当一部分的社会成本,采取了管制、税收等政府干预手段。此外,通过财政和资金手段的引导,鼓励向下游延伸产业链,加速了第三产业的繁荣,吸纳了钢铁行业的过剩人员。

    总的来看,美日欧等国家通过产能退出机制,保证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让退出过程平稳、有序。政府利用财政、税收、金融、产业等政策,通过推动兼并重组、扩大消费、限产、促进产能海外转移、淘汰落后产能等手段,化解了本国的产能过剩。

    目前,我国钢铁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和僵尸企业并不顺利,主要症结在于退出机制不完善,企业退出面临着人、财、物等方面的处置难题,尤以人员安置问题最为棘手。此次《意见》特别明确了加强奖补支持、完善税收政策、加大金融支持、做好职工安置、盘活土地资源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可以说,这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为我国钢铁行业的产能退出奠定了基础。

    此次我国钢铁行业产能退出涉及人员和范围很广,不同地方、不同区域和不同企业的特点和历史问题各不相同,50万职工的妥善安置,远非地方或企业自身力量所及,其财政托底的资金来源需要进一步落实。下一步仍需完善退出机制,使企业退出过程更加有序、稳定。

发布人:

中国煤炭市场网或与合作机构共同发布的全部内容及材料拥有版权等知识产权,受法律保护。未经中国煤炭市场网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对上述产品、信息进行使用、复制传播或与其它产品捆绑销售。

免责声明:网站刊登CCTD认为可靠的已公开信息,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CCTD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网站会员不应以此取代自己的独立判断,网站会员做出的任何决策与CCTD无关, CCTD及其雇员不对使用网站信息及其内容所引发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

CCTD是谁 数据服务 智能数字矿山 品牌会议 运销管理软件
关于CCTD 数据定制 数据融合 全国煤炭交易会 煤炭运销管理信息系统
研究团队 产业数据库 算法研究 电话视频会议 无人值守磅房
年度指数报告 周期类刊物和分析报告 系统集成 筒仓远程装车
咨询服务 智能化自动装车
考察活动 智慧营销支持

关注CCTD

    总部:010-64464669
    太原:0351-2167804、2167813
    秦皇岛:13780353903

    cctd@vip.sina.com


CCTD中国煤炭市场网
官方微信公众号

CCTD中国煤炭市场网
官方微博

CCTD中国煤炭市场网
官方APP

许传坤 软件部总经理
煤炭运销软件

许文辉 市场部副总经理
无人值守磅房系统

李小龙 市场部副总经理
煤焦钢市场分析

苗纳爵 市场部高级经理
港口煤炭市场分析

马丽娜 市场部高级经理
VIP会员服务

张鑫 智慧物流事业部
智慧物流产品
  •       主办单位:北京中煤时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CCTD中国煤炭市场网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CCTD中国煤炭市场网

copyright 2009 cctd.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20447号   |   京ICP证02044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5267号

返回顶部

中国煤炭市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