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D中国煤炭市场网 |  2024-04-26 03:02 星期五
锟叫癸拷煤炭锟叫筹拷锟斤拷

山西、陕西、内蒙煤炭业逐步分化分析

    山西陕西内蒙古三个区位相邻、资源相近的省份经济走势却未趋同,反而在发展中逐步分化。

    为何这三个以煤炭为主导产业的省份在发展中走势各异?为何山西经济突然失速性下滑?这篇文章将试着探寻其中的答案。

    掉队的山西,慢热的陕西,和一路狂奔的内蒙

    1980年,国家将山西定位为能源基地,随后带来的是煤炭产量快速增长,但仍赶不上国家经济发展需要,煤炭供不应求,当时省属的西山、轩岗、大同等几大矿务局效益极好,是社会眼中的香饽饽,是一个纯粹 的“卖方市场”,买煤需找关系“批条子”在当时是普遍现象。与此同时,山西经济也在80年代全面领先于陕西和内蒙,到1990年,山西的地区生产总值高于内蒙古约6%,高于陕西约3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高于内蒙约3%,高于陕西约23%。

    进入新世纪后,陕西和内蒙古经济增速加快,山西却疲态尽显,增速逐步放缓,2006年,内蒙古地区经济总值首次超过山西,2009年,陕西经济规模也超过山西,此后,三省的差距越来越大,到2015年,内蒙古  和陕西的地区生产总值已经达到山西近140%,而内蒙古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更是相当于山西的2倍。山西经济规模从1978年全国排名第15位下跌至2015年全国第24位,陕西省呈现稳步增长态势,从第19位上升至第15位,而内蒙古异军突起,经济规模在短短几年从全国第24位上升至第16位。

    为何同样产煤,三省却逐步分化,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3个原因:

    分化原因1:竞争推动比较优势转变。

    三省分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随着竞争增加,山西难以再垄断煤炭供应,且与陕西、内蒙古相比,山西煤炭产业的成本相对较高,煤炭生产的比较优势不再。

    90年代前,山西发展煤炭产业具备相当的比较优势,一方面,距离东部煤炭消费地区相对较近,运输成本相对较低,另一方面,煤炭产量较大,到1990年,山西原煤产量达到2.87亿吨,占全国原煤总产量的四分之一以上,而其他省份产量非常小,且相对零散,且缺乏市场议价能力,但这一切很快被打破。

    1、煤炭供应垄断被打破。

    从90年代开始,随着经济发展对煤炭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陕西和内蒙邻近地区也开始逐步加大探矿和开采的力度,产量快速增长,内蒙古2010年原煤产量超过山西,产量占到全国近25%,而陕西原煤产量也上升到全国约14%,此外,另据从业人员反映,由于陕西、内蒙古私营煤矿较多,监管难度较大,其实际产能更远远大于当前核定产能,两个新产煤大省的崛起与山西形成了激烈的竞争,并打破了长期以来山西煤炭供应的垄断地位。

    2、煤质普遍低于陕西、内蒙古。

    更为关键的是,内蒙古、陕西等地的煤田大于侏罗纪时期,煤炭多为高发热量、低灰分和含硫量的优质动力煤,在当前环保要求越来越高的形势下,受到沿海工业客户的强烈追捧,煤炭总体销售情况较好。反观山西,由于煤炭开采历史较长,不少煤矿的优质煤层都已被开采,剩下的未开采部分杂质过多,发热量低、含硫量高,灰分高,煤质普遍低于其他两省。

    3、开采成本高于陕西、内蒙古。

    此外,由于山西开采历史较长,浅层煤已基本枯竭,很多煤矿开始开采更深层的煤炭,导致设备和开采难度加大,再加上山西人力成本远大于其他两省(见下文),成本优势不足。

    于是,相对比较优势的变化很快在经济下行期间表现出来,在有限的市场需求下,内蒙古和陕西煤矿的销售情况普遍好于山西,盈利情况也相对较好,山西经济遭受重创。

    分化原因2:“一煤独大”形成资源的诅咒

    如果按照比较优势理论来看,煤炭必然是其发展的首要倚靠资源,但实际上,对于初级产品来说,如果一味的按照其优势去发展该产业,反而会在国内和国际分工中处于产业链的最底层,反而必然会陷入“比较优势的陷阱”,即资源的诅咒。

    煤炭产业虽然在三个省均为主导产业,但程度不一,以山西最甚。

    1979年,山西省委、省革委向中央呈报了一个名为《关于把山西建成全国煤炭能源基地的报告》,1980年,国家发文支持山西做强能源基地,从此,山西一直把自己定位为国家主要能源基地,大力发展煤炭产业。在这个导向下,山西大部分工业部分都围绕煤炭这个“比较优势”开展,煤炭、水泥电力等相关传统产业规模占到全省的近八成,已经绑架了山西经济,并且蕴藏着极大的风险。而煤炭行业的特许经营和暴利特征对其他行业产生了挤出效应,也导致了资源寻租和腐败,造成了营商环境的急剧恶化,而充分发挥煤炭的比较优势,又让山西在产业链中处于“资源提供-生产-消费”的最前端,成为一个闭环的高度内向型的经济体。

    此外,“一煤独大”的畸形结构还造成了山西煤炭企业人员臃肿,劳动力成本较高,在山西,不少家长四处找关系让自己大学毕业的孩子进入各个煤矿,因为那里待遇高,旱涝保收,请看以下数据:

    1、在国民经济主要19个行业中,山西采矿业的收入长期保持第一,在2013年煤价下跌后才被金融业超过,但仍然高于16个行业,仅有6个行业高于平均水平,前四位都属于相对垄断领域,见下表。

    2、采矿业是山西承载就业人口最多的行业,占到城镇单位从业人员约22%,是陕西的2.7倍,内蒙的4.8倍。

    3、劳动生产率较低。大量不必要人员的涌入使山西劳动力成本日益增大,相对劳动生产率极低,2015年,山西人均单位产量仅为990万吨/人,而陕西达到1392吨/人,内蒙古更能达到4463吨/人。

    “一煤独大”不但压制了其他产业发展,还抑制了人们的创新能动性,让人们变得更懒惰,害怕改变。

    分化原因3: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发展分化

    从世界经验来看,要摆脱在产业分工中的低端位置,必须加强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和拓展,即产业升级转型的本质是技术进步。在市场化主体中“产学研的”分工是:学校供给人才,科研机构将人力资本转化为基础性研究的成功和应用性研究成果,企业则成为最终需求方,如果长期没有产业应用需求,研发活动将成为“无米之炊”,那么可能导致专业人才培养减少,最终导致产业升级困难。

    再来看看三省产学研的情况:

    陕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强度达到0.82%,是山西的1.2倍,内蒙古的1.5倍。

    陕西技术市场成交额达到640亿元,是山西的13倍,内蒙古的46倍。

    陕西本科毕业学生数是山西1.7倍,内蒙古的2.8倍。

    陕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明专利申请数是陕西的1.7倍,内蒙古3.3倍。

    虽然三省总体较东南沿海低,但陕西总体技术创新能力已经远远领先于其他两省,形成了相对良性循坏,而山西、内蒙的产业过度资源化造成了对研发的挤压,技术投入减少,产业升级的难度加大。

    经济下行与晋陕蒙的出路

    经济下行已成趋势,大规模的建设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煤炭的超级周期也一去不复返,而人民群众对于优美环境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这预示着传统的能源需求将逐步萎缩。

    这意味着:对资源能源高度依赖的山西、内蒙古的经济风险将很大,当前,山西已深陷“资源的陷阱”,在政府维持社会稳定的压力下,煤炭产业快速退出的难度很大,经济增长将面临极大压力。而内蒙古虽然资源相对多样,单位生产率较高,但由于缺乏技术创新能力,产业升级的动力不足,经济快速下行的风险加大。而陕西上行的动力相对较强。陕西虽然资源能源占比不小,但制造业也是支撑其发展的重要产业,再加上产学研能力相对较强,在经济下行的抗风险能力将远远大于其他两省,在当前新丝绸之路建设下,有可能走出一条稳步增长的行情。

    总体来看,三省的分化是市场竞争的必然,在当前煤炭产业成为夕阳行业的情况下,晋陕蒙三省要走出对煤炭的依赖,必须加强技术创新,促进产学研协同发展,才有可能推动产业成功升级。

    是的!没有任何捷径! 

发布人:

中国煤炭市场网或与合作机构共同发布的全部内容及材料拥有版权等知识产权,受法律保护。未经中国煤炭市场网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对上述产品、信息进行使用、复制传播或与其它产品捆绑销售。

免责声明:网站刊登CCTD认为可靠的已公开信息,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CCTD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网站会员不应以此取代自己的独立判断,网站会员做出的任何决策与CCTD无关, CCTD及其雇员不对使用网站信息及其内容所引发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

CCTD是谁 数据服务 智能数字矿山 品牌会议 运销管理软件
关于CCTD 数据定制 数据融合 全国煤炭交易会 煤炭运销管理信息系统
研究团队 产业数据库 算法研究 电话视频会议 无人值守磅房
年度指数报告 周期类刊物和分析报告 系统集成 筒仓远程装车
咨询服务 智能化自动装车
考察活动 智慧营销支持

关注CCTD

    总部:010-64464669
    太原:0351-2167804、2167813
    秦皇岛:13780353903

    cctd@vip.sina.com


CCTD中国煤炭市场网
官方微信公众号

CCTD中国煤炭市场网
官方微博

CCTD中国煤炭市场网
官方APP

许传坤 软件部总经理
煤炭运销软件

许文辉 市场部副总经理
无人值守磅房系统

李小龙 市场部副总经理
煤焦钢市场分析

苗纳爵 市场部高级经理
港口煤炭市场分析

马丽娜 市场部高级经理
VIP会员服务

张鑫 智慧物流事业部
智慧物流产品
  •       主办单位:北京中煤时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CCTD中国煤炭市场网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CCTD中国煤炭市场网

copyright 2009 cctd.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20447号   |   京ICP证02044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5267号

返回顶部

中国煤炭市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