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D中国煤炭市场网 |  2024-05-08 22:29 星期三
锟叫癸拷煤炭锟叫筹拷锟斤拷

[特稿]2008年中国煤化工行业展望

  • 来源:中国煤炭市场网
  • 发布时间:2008-05-27 13:54:00
  • 字号【
  • 收藏新闻
<script>document.oncontextmenu=new Function("event.returnValue=false;");document.oncontextmenu=new Function("event.returnValue=false;");document.onselectstart=new Function("event.returnValue=false;");</script>2008年将是我国 煤化工 产业稳步前进的一年,在国际油价5月5日突破120美元大关一路攀升高迄之后(5月21日纽约市场原油价格首次突破130美元,收盘价为每桶133.17美元,22日一路飙升,突破135美元关口。据 美国 高盛公司近期发表的报告,未来两年,国际市场油价有可能升至每桶200美元)。全球对替代化工原料和替代能源的需求越发迫切的背景下,在立足国内、多元开发的中国能源战略指引下,中国的煤化工行业以其领先的产业化进程,高速的推进速度;即将成为我国未来新兴能源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经济未来发展进程中,一次能源以煤为主的局面在30至50年内都不会改变(煤炭占中国能源的比重达69%),煤炭在中国剩余可开采能源总储量中占支配性地位,在已探明总储量(可开发)中占87.4%。相对丰富的煤炭资源是中国经济发展和能源安全的战略基石。随着煤炭做为不可再生资源的不断深度挖掘利用,煤炭资源开发、 煤炭运输 、煤化工( 煤制油 等)和生物质能的发展等;将是今后影响中国能源安全及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温家宝总理最近指出:要使中国的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同时有效地抑制通货膨胀。就必须解决经济发展中的不稳定、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能源问题则是“三不”问题中的根本问题。

  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考察了神华集团神东公司上湾煤矿、神华集团煤直接液化项目,与矿区干部职工亲切交流,就发展能源产业、抓好安全生产、保障能源安全等问题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张德江指出,能源问题是世界性的问题。在我国能源需求十分旺盛、国际能源价格持续上涨的形势下,掌握煤制油技术对于保证国家能源安全和国民经济平稳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高起点地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高度重视,切实抓好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前提下,精益求精地推进项目建设,确保项目圆满成功。

  上述讲话,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能源战略指明了方向。

  今天,煤化工行业的投资机遇已受到国际国内投资者的青睐,煤化工技术的工业放大不断取得突破、大型煤制油和煤制烯烃装置的建设进展顺利、二甲醚等相关的产品标准相继出台;使我国煤化工行业的发展及新技术的涌现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可以自豪地说:中国的煤化工行业已具备了在世界化工领域一争高低的实力。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下面,扼要地对2008年我国煤化工行业的发展脉络及对中国经济、新能源战略及国家安全、环境保护的影响做一阐述。

  一、政策是主导

  在节约优先、立足国内、多元发展、依靠科技、保护环境的国家能源战略方针政策指导下,2007年11月底,国家发改委已正式对外发布了我国首部《煤炭产业政策》。根据新政策,我国将深化 煤炭企业 改革,推进煤炭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兼并和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今后,这些企业除了可以得到优先发展的机遇之外,还可根据《煤炭产业政策》指出的,鼓励以现有大型煤炭企业为核心,打破地域、行业和所有制界限,以资源、资产为纽带,通过强强联合、收购、兼并、合营等手段,诞生一批煤炭、 电力 、铁路、港口、煤化工等一体化经营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徘徊于120美元以上的高油价使人们把更多目光投向了储量丰富的煤炭资源。产业链延伸有助于企业控制成本,提高盈利能力。 煤炭公司 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将产业链延伸到下游电力、石化等行业,并充分分享行业景气所带来的利润增长。目前煤电、煤油(化)一体化、煤化工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新趋势。

  国家稳步推进煤化工产业,以缓解石油供应紧张局面的基本思路进一步明确。将加快煤炭企业与石油化工企业的兼并、重组。来自国家发改委网站的消息说,《煤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正在紧锣密鼓的制定当中,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兼能源局长张国宝在听取《煤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工作汇报后指出:在国际油价高企、我国原油资源短缺、煤炭资源丰富的情况下,发展煤化工是必要的。煤化工产业发展可有效缓解国内油品供需矛盾,保障国家石油供应安全。

  从中国国家安全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我国政府正积极改变对外部能源过度依赖的发展态势((2005年进口原油1.27亿吨,2006年进口原油1.45亿吨)。在国内,发展大型煤化工成为方向。不过就目前的成熟技术而言,新型煤化工适宜于推广的是煤制二甲醚、煤制甲醇、煤制油等。

  (一)煤制二甲醚:《国家煤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显示:到2010年、2015年、2020年二甲醚规模将发展到年产500万吨、1200万吨、2000万吨。国际油价突破120美元之后,作为替代能源的二甲醚在国内受到前所未有的追捧。去年国内的二甲醚产能为220万吨,随着大量在建产能投产,两年后这个数字有望翻六倍。显然,高油价已令二甲醚迎来价值重估的机遇。国际油价的不断上涨导致国际LPG(液化石油气)价格与国内价格形成一定价差,这使我国自2005年开始LPG进口量逐年减少,2006年全年进口量同比降低13%。因此,作为民用LPG的良好替代产品,二甲醚正面临较好的发展机遇。

  2000年当布伦特原油价格在28.63美元/桶时,LPG完税价格为3124元/吨,当时二甲醚市价达3200元/吨(规格>98.5%,下同),竞争力并不突出。但当国际油价2008年4月达到110美元/桶之时,对应的LPG进口价为6960元/吨。随着近期油价已突破120美元/桶,相应LPG进口价更冲破7200元/吨。与二甲醚的价差达一倍以上,这种情况下,二甲醚的价格竞争优势将越来越有魅力。不仅如此,在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过高的情况下(进口依存度超过45%。),发展二甲醚替代车用燃料——柴油的意义更为重要。二甲醚具有优良的燃料性能,方便、清洁、十六烷值高、动力性能好、污染少、稍加压即液化易贮存。作为车用的替代燃料,其有液化气、天然气、甲醇、乙醇等不可比拟的综合优势。据了解,我国成品油消费中,柴油约占69.2%,2007年表观消费量为12466万吨,而且柴油消费的增长很快,预计2010年国内柴油消费量将达到14000万吨。在我国,二甲醚产品的近期应用领域应定位于民用燃气,推进领域是替代车用柴油。2010年-2015年期间国内二甲醚汽车发展将会加速,到2015年车用二甲醚需求量将达到1200万吨吨左右。2007年底,中国宣布允许二甲醚可以20%的比例掺于液化石油气中,这为大规模煤化工应用打开了第一个突破口。

  建设部于2007年10月出台的《城镇燃气用二甲醚》产品标准为二甲醚燃料的民用扫清了障碍。二甲醚的车用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由上海交大能源研究院、申卧客车、上柴集团、上海华谊(中石化有关单位)等九家单位组成的产学研联合团队的推动下,车用二甲醚的试验取得了成功,(汽车作为中石化成品油最大的消费资源群体,其动向应始终是中石化关注的重点)造就二甲醚的市场前景一片光明。

  (二)煤制甲醇:大型煤化工的发展需要政策支持。《国家煤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显示:到2010年、2015年、2020年;煤制甲醇的规模将发展到1600万吨、3800万吨、6600万吨。煤制烯烃规模将发展到年产140万吨、500万吨、800万吨;而1吨烯烃可消耗3吨甲醇。若国家政策近期出台,对甲醇的市场需求将大幅度上升,2010年甚至会达到1600万吨。

  2007年我国醇醚燃料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全年建成投产的甲醇和二甲醚装置分别达到了上百万吨,并且在建的装置总规模也达到了千万吨级,为醇醚燃料时代的到来奠定了基础。如2007年新增200万吨二甲醚的产能就需增加甲醇290万吨。预计第二个煤化工应用突破口随即将出现:即甲醇汽油标准落实。如果甲醇汽油在全国推广,则潜在的市场甲醇需求达900万吨以上。甲醇汽油的推广关键在于销售渠道。而国内主要销售渠道掌握在中石化手中,中石化在新能源推广的关键-销售领域占有得天独厚的先机。如何最大程度地利用好消费资源优势,就成了摆在中石化面前的重要课题。

  2008年,在国家发改委《关于加强煤化工项目建设管理,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通知》的引导下,我国煤化工行业有序发展,煤制油和MTO/MTP示范装置将在预定时间内建成并试运行。受国家禁止新建项目将天然气用于化工用途的影响,煤制甲醇将成为我国煤化工等甲醇的主要来源。甲醇是最有希望成为后石油时代或称为煤化工时代主导替代产品之一。

   (三)煤制油:煤制油项目是我国能源摆脱依赖进口;走“立足国内、多元发展”;自力更生解决能源供给;发展新能源战略的关键一步。《国家煤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显示:到2010年、2015年、2020年我国煤制油规模将发展到年产150万吨、1000万吨、3000万吨以上(2015年和2020年煤制油在新能源比例中将占4%和10%以上)。

  神华集团当今世界第一套煤直接液化工业化装置;自从2004年8月开工建设以来,进展顺利。截止2007年底已经完成工程进度的90%以上,并实现了多项具有世界里程碑意义上的重大技术突破:世界第一套商业化煤直接液化技术;世界首套纳米级煤直接液化催化剂制备成套技术;世界最大最重的加氢反应器制造与吊装技术;国内首套沸腾床加氢(T-STAR)应用技术等等。据介绍,神华直接煤制油示范装置将于2008年内投产试车。

  2008年,世界上第一个煤炭直接液化产品将在神华集团的神东煤田建成投产。投产后,年用煤量345万吨,可生产各种油品108万吨。这项100亿元的投资于2004年8月开工建设,已被中国煤炭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列为煤化工示范工程,如果全部建成,每年可消化原煤1500万吨,制成成品油500万吨。公开的资料显示:到2020年,中国煤制油产业将形成5000万吨产能的规模。目前,我国共有神华集团、伊泰集团、兖矿集团、潞安集团等的7个煤制油项目。

  从煤炭加工增值角度看,煤炭 发电 可增值2倍,煤制甲醇可增值约4倍,甲醇进一步深加工为烯烃等化工产品则可增值8~12倍,在增值8-12倍的诱惑下,各大 煤炭集团 纷纷推出自己的煤化工项目,延长产业链。

  中国第二大煤炭企业--中煤集团宣布:2007年,中煤集团实施哈尔滨年产60万吨烯烃、220万吨甲醇项目,预计投资达到百亿元。另外,中煤集团也开始推进在鄂尔多斯300万吨二甲醚项目。

  中国煤炭运销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煤炭企业在煤制油和甲醇等项目中已经占有60%以上的比例。而对煤化工发展举足轻重的《煤化工中长期发展规划》自从2006年年底发布征求意见稿后,正式文件将在2008年后出台。

  二、机遇与挑战

  (一)(新能源)现状

  采用替代能源-煤炭;生产化工品及成品油等,减少对石油的依赖,是新能源战略的必由之路。对国家而言,可减少对外依存度,有利国家安全;保持经济稳定、可持续发展。对煤炭行业来说,煤化工可以发挥资源优势,提高经济效益。对石化等其他行业而言,投资上述行业,可占有战略资源;保证供应,赢得主动。这不失为一种“多赢”。

  据有关专家测算,当石油价格在40美元/桶以上时,在缺油、少气、富煤的地区,使用煤化工路线生产甲醇、烯烃、二甲醚、甲醛、 尿素 等化工产品,生产成本较石化路线低5%-10%,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已达120美元/桶以上)。

  根据国内有关部门对主要煤化工产品的市场分析,并综合考虑国内“十一五”期间新增产能情况,到2010年,烯烃、芳烃和二甲醚市场缺口较大,其中乙烯需求将达到2550万吨左右,缺口超过1000万吨;丙烯需求约为1700万吨,缺口超过500万吨。

  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的天职,石化企业染指煤化工行业,并“双赢”“多赢”屡见不鲜。2007年7月,平顶山煤业集团(下称"平煤集团")与目前国内产能最大的甲醇生产企业驻马店蓝天集团合资组建平煤蓝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其规划建设的煤盐联合化工循环经济工业园总投资约244.5亿元,建成后年销售收入216.11亿元。

  2007年8月,永煤集团与中国昊华化工集团合资的100万吨的二甲醚项目签约,投资70多亿元,年产100万吨二甲醚。这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百万吨级二甲醚生产基地 河南 煤化工集团,将由永城煤电集团、义马煤业集团、河南省煤气集团以及河南省燃化公司等重组而成,目标是打造中部第一特大型能源化工企业,并计划到2015年使其营业收入达到1500亿元。

   河北 峰峰煤矿集团与中化集团联姻的原因是:第一,中化“还没有自己的煤炭资源”。第二,中化看好煤化工前景,借与峰峰合作涉足煤化工。去年10月,峰峰在邯郸市磁县上马了年产200万吨 焦炭 、20万吨焦炉气制甲醇、30万吨煤焦油、10万吨粗苯精制、50万吨煤气化制甲醇和配套37MW余气余热发电等6个项目,总投资额高达50亿元。目前,像兰太实业、柳化股份、湖北宜化等化工上市公司纷纷公布公告进军 煤炭开采 业,看中的就是煤化工良好的前景以及充分享受 煤价 上涨的好处。

  随着国家醇醚燃料替代政策的逐步实施,二甲醚需求将快速增长,醋酸、聚甲醛、三聚氰胺和二甲基甲酰胺等下游深加工产品的市场需求将以年均5%以上的速度增长。因此,煤化工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二)机遇

  “十一五”以来,我国煤化工行业摆脱了单一引进技术的现状,自主知识产权技术蓬勃发展。其中以即将实现工业化生产的神华煤直接制油技术、开工建设2000吨/年催化剂工厂的大连化物所DMTO技术、出口国外的兖矿-华东理工大学水煤浆气化技术和2007年12月在云南解化投产的甲醇制汽油技术为代表。在世界煤化工领域居领先地位,是中国新能源发展的方向。

  煤化工的发展带动了煤化工装备的发展。煤化工装备行业受市场需求的推动,同时得到了国家主管部门的重视。研制开发大型煤化工成套设备已被列入今后国家大力发展的16项重大技术装备任务之一,大型煤化工成套设备的国产化是重点内容。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煤化工装备行业在2008年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新的亮点。

  2008年我国的煤化工产业愿景在国务院的正确引导下,在相关企业和各级地方政府等力量的共同推动下将稳步发展。煤制油和煤制烯烃等高投入、高产出的项目即将投入生产;醇醚燃料得益于产品标准的出台蓬勃发展;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将在国际领域取得领先优势并出口。我国煤化工行业为高油价环境下的石油、化工、 冶金 、汽车、制造、 建材 等石油需求产业,提供了选择替代能源和化工原料的最新途径与最佳机遇,成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新能源之路。

  (三)挑战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2008年初发生的冰雪冻灾在能源安全上引起我们警醒的是: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供给循环圈;呈现出多米诺骨牌效应:交通依赖电力,电力又依赖能源(煤炭),能源又依赖交通,而经济又依赖上述三者的循环。其中的关键一环电力;成为社会和经济运行的总开关。没有了电,便迅速陷入瘫痪。“三环”相扣;相辅相成,成为我国能源循环的特点。加之我国 煤炭供应 的“三性”(结构性、时段性、区域性);及“三点”(产、运、需)交叉互动影响,形成了我国能源市场跌宕起伏;环环相扣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木桶效应及胡蝶效应等。任何一环的失控,都将釜底抽薪;造成毁灭性的结果:体现在这场冰雪冻灾上的最大破坏力是南方17省电力的中断。而造成南方17省电力中断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多年来困扰煤炭供应的运输环节。此次汶川地震,交通和电力又是恢复工作的前提。

  从突发事件的角度看:能源、交通、电力是基础。这和现代战争的打击重心如出一辙。根据德国著名军事学家克劳塞茨的军事理论:战争打击力等于力量加力距之和。击中要点;可起事半功倍的效果。1991年海湾战争,美军首先打击远离战场的腹地:政府首脑、电力、交通、通信等战略设施,处在最外环的战争前线的军队和军事设施反而是最次要的目标。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使用石墨炸弹使远离前线的南联盟后方电网瘫痪,运输中断,人心惶惶,一片混乱,造成整个南斯拉夫联盟经济损失数千亿美元而崩溃,在30天后被迫接受城下之盟时,其前线军队还保持90%以上基本完整。

  人类告别石器时代;并不是缺少石头。对于把能源安全做为经济发展根本保证的中国来说,必须居安思危;枕戈待旦,对雨雪冻及地震等灾害中暴露出的问题进行反思,以应对未来能影响中国国体安全的重大问题。构建应急预案:

  首先,加快发展煤炭作为石油替代能源的进程。(上述)

  其次;找出困扰煤炭供应的症结,从战争爆发;自然灾害等重大突发事件的战略高度出发;对运输这个困扰煤炭供应多年的顽症;给于高度重视,探求“三环”(运输、电力、煤炭)“三性”(结构性、时段性、区域性)“三点”(产、运、需)之间的有机关系,并从国家安全、新能源战略发展得高度;全国一盘棋的角度;制定出统筹兼顾、切实可行的对策。

  1.立足国内:加快矿产资源建设;建立能源储备基地。

  天时不如地利,谁占有了资源谁就占有主动、占有了机遇、占有了未来。立足国内;经略源头;加大、加快投资煤炭勘探、开发等矿产资源建设是新能源战略的基础。前不久颁布的《煤炭产业政策》将进一步加快煤炭资源的整合管理重组,推进煤炭基地和大集团建设,在当前 煤炭供需 总体平衡的阶段, 煤炭市场 竞争将前移至资源的圈占竞争。

  即将出台的《能源法》提出了能源储备的问题,俗话说“有备无患”。适当储备煤炭是国家新能源安全的战略需要:(1)储备煤炭资源:发改委、国土资源部等有关部门,提供出可供开采的煤炭精查储量,以便能随时建设开采。(2)储备现货:在晋陕蒙甘宁新疆等 煤炭产量 丰富地区,及南方工业发达但缺乏煤炭资源的区域,及 煤炭中转 地等交通枢纽地区;尽快建立战略资源煤炭储备基地。(3)储备煤炭产能: 以供急时能随时开采。上述措施,可形成缓冲,加大调峰能力;利用存储煤炭,调节煤炭供需节奏,减缓煤炭供应“淡旺”两季对国内煤炭市场供应造成的时段性、区域性冲击。

  2.领导重视:成立独立的由国务院领导任组长的新能源推广领导小组及办事机构,统筹、推广全国的新能源工作。并对煤炭作为新能源而产生的问题。如: 煤炭消耗 ;交通运输;环境污染;水源分配;土地配套等统一规划。围绕着“节约优先、立足国内、多元发展、依靠科技、保护环境”的总方针推广运作。

  3.政策支持:国家出台鼓励使用新能源的法律法规。加大加快新能源推广的力度,采纳国际国内先进的作法,由国务院有关部门组织,在相关省区或部门组织进行试点,成功后再全国范围内推广。同时,在研发、生产、运输、销售等环节对采用新能源技术的予以资金、税收等方面支持,对购买新能源产品的消费者予以税收、资金方面的优惠及补贴。

  4.资金到位:国家设立新能源推广资金,对涉及新能源有关的科研课题予以资金支持。对推行新能源试点的省市、部门及有关单位及生产企业、科研单位予以资金配套补贴。

  5.突破瓶颈;打通运输渠道  

  长期以来我国铁路建设相对滞后,根据《铁路“十一五”规划》,2007年 至2010年间,晋陕蒙宁地区可增加煤炭外运能力3.7亿吨左右。预计2007年至2010年晋陕蒙宁地区新增生产能力在4.7亿吨以上,比煤炭外运能力增加量多1亿吨。2008年煤炭产运需衔接视频会议确定了煤炭铁路运输总量调控目标为7.85亿吨,调控目标比去年增加4700万 吨,新增的铁路运力主要给大秦线,其它线路基本没有增加。煤炭新增铁路运量与新增 煤炭需求 有较大差距,煤炭新增运力和运力需求之间矛盾仍然突出。同时铁路运力配置与煤矿生产之间的矛盾也愈来愈严重,影响煤炭市场运行的产、运、需三个因素中,“运”未发生质变,运输对煤炭市场的制约仍未有效解决。尽管近两年来煤炭开采业投资增长迅猛,但由于存在盲目投资和布局欠佳的状况,受铁路煤炭运输的制约,受矿源分布的影响,部分地区原煤产量外运受阻,难以形成有效的市场供给能力,由此造成的运输瓶颈,将长期困扰煤炭市场。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石化、电力、 钢铁 等有经济实力的行业,可采取投资、合资、入股等多种方式渗入到铁路等上游运输渠道来。以京沪高速铁路等南北铁路干线的高速化为陆路突破口,使北煤南运的瓶颈有质的突破。加快北方天然良港 曹妃甸 的建设,以此为海路突破口,扩展到铁路运输及上游煤炭开采等领域。打通两端;带动中央(公路、内河及其它运输方式);齐头并进。以雄厚的资金;先进的技术;广阔的市场需求来融化运输瓶颈这道多年横卧在中国煤炭供应道路上的冰山;同时也为上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雄厚的能源基础。

  陆路:京沪铁路高速化做为国家重点项目已经开工,应加快建设。京广高速化也应加速进程。并将京九、陇海、兰新等铁路的高速化等升级措施,尽快提到日程上。加大、加快北煤南运主要铁路枢纽干线运力、速率;同时,开辟新建 内蒙 、新疆、“三西”等煤储丰富地区至曹、秦等重要煤运港口铁路专用线。同时,为解决资金,希望国家予以政策上的支持;将铁路修建、改造的项目审批放宽(如将建造100公里铁路内由发改委备案的作法,延至100公里以上,具体由有关部门酌议,考虑到国家利益;可采取限制外资的作法)。积小胜为大胜;由量变到质变,从结构、数量、配置、分布上根本扭转铁路运输的被动局面。

  海路:海路作为陆路的补充是必不可少的。选择曹妃甸港作突破口的优势在于: 秦皇岛 港虽然是中国最大的煤炭装运港,但煤炭需求旺季时压港严重,形成新的瓶颈。只有另辟蹊径分流;方能打破僵局。

  大秦线目前的运输能力3.5亿吨(占我国煤炭运输能力的18%);且每年以3000万吨以上的增量在发展,在满足秦港的前提下,完全能满足曹妃甸港的需要(且可解决秦港的压港问题)。国务院新近批准的《曹妃甸循环经济示范区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指出,曹妃甸港是环渤海地区港口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吃水深(是中国仅有的能进出25万吨船舶的天然良港)、航道宽等特点,适宜运输大宗货物。海洋运输的船型吨位越来越大(运价与船舶的运量大小成反比的;运量越大;运价越低,反之亦然),需要深水大港来承接。曹妃甸港口的建设,有利于缓解煤炭船港能力不足和北煤南运的矛盾,降低运价;解决能源运输瓶颈。海路、陆路两翼齐飞;是盘活中国煤炭供应满盘棋中关键一步。

  6.多元开发;寻找替代能源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油价在高位停留的时间越长,世界各国开发煤炭做为替代资源的动力就越大;煤炭产品价值就越能合理回归。严酷的国际能源供给现实告诉我们:稀缺性决定长期价值。目前,国内的石油资源日趋枯竭,需大量进口,方能解燃眉之急。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十分可喜的是:中国已探明的煤炭储量有一万亿吨;有三万亿吨以上的远景煤炭储量,在发展煤化工的三个条件中:丰富的煤炭资源是前提;充足的水资源是保证;环境容量是基础。而上述条件在“三西”( 山西 、 陕西 、内蒙、宁夏、新疆)等部分地区已趋成熟。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十分可喜是;在石油资源枯竭,石油供应趋紧的全球背景下;中国煤制油的技术已有所突破,煤制油的成本主要包括煤、催化剂、水、电以及运营成本等,煤的成本占到其总成本的30%左右。按照150元/吨的煤炭成本计算,4吨煤转化为1吨油,吨油完全成本1986元,可与每桶25美元至28美元的石油竞争(按新汇率应在30美元)。如果按照150元/吨甚至更高的成本核算,煤变油似乎很合算,尤其是在国际油价运行在每桶130美元(合900元人民币)之上以后,煤变油前景十分诱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世界最大经济体-美国的能源状况与中国有异曲同工之处;偕中国同为为全球三大石油进口国之一;(美国)是世界第二大 煤炭生产 国和消费国,并且煤炭储量丰富。为减少对国外石油供应的依赖,美国军方已于近日启动了煤转燃油计划。初步投资50亿美元,在蒙大拿州中部建造第一座煤转化成清洁燃油的工厂。计划在2016年投产,此举将使美国政府部门最消耗燃料的部门-空军将15亿升(石油)燃油转化成来自煤炭产生的燃油。

  2008年,我国煤炭投资大量增加的动力来自人们对国际国内能源市场前景、能源价格的战略分析与判断,能源价格和 煤炭价格 信号引导着煤炭投资。实际上,国际上煤炭投资也在增加,并成为一种潮流。例如,世界两大矿业巨头必和必拓、英美公司投资10亿美元在 南非 扩张煤炭开发;巴西淡水河谷公司以6.5亿美元挺进 澳大利亚 煤矿领域;印度政府允许外商建立全资煤炭开采企业,最新统计:2008年全球对新能源的投资已超1000亿美元。另据世界能源联盟测算:2025年;全球新兴能源的供应量可占能源总量的25%。

  世界最大的石油公司之一,英国石油公司(BP)高级副总裁约翰·摩根近日表示,该公司正在中国“煤变油”行业寻找投资机会,并已和中国最大的煤炭公司中国神华进行接触。美国陶氏化学公司已与神华签署了新建世界级规模的煤制烯烃项目合作协议。此项目将使用“清洁煤”技术,将煤炭先转化成甲醇,用以生产乙烯及丙烯。合资项目还将设有一套氯碱装置,用以生产氯乙烯单体及有机氯化物等产品。其他计划将在合资项目内生产的衍生产品还包括多元醇、胺、溶剂、表面活性剂、丙烯酸及其衍生物和丙烯衍生物等。此举表明:国际石油巨头,已对中国居世界领先地位的煤化工及煤变油行业虎视眈眈。对此,国内有关部门应闻风而动,近水楼台莫被外人抢了先机。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国内和国际煤价都处于历史高位,且煤炭生产成本也在不断上升,而煤变油的成本核算办法停留在项目评估时恐怕与实际有些脱节,需要与时俱进。

  三、发展是关键

  “山雨欲来风满楼”,在世界经济增长的高需求下,在美国默许美元贬值的推波助澜下,在石油资源日复一日的日渐枯竭下,原油价格突破120美元后一路狂飙而不回头,近日已达130美元/桶的高位。两年内有攀200美元的远景。高价石油吸走20%的利润,现在,全球疑似正在经历第二次世界石油危机。120-200美元一桶的原油高价,将通胀传导到世界,吸走我国经济15-20%的利润。投资预期大幅下降!怎么办?华山自古路一条:发展替代能源。从国家安全的角度出发,发奋图强;自力更生,利用我国较为丰富的煤炭资源,与较为先进的煤化工技术,充分享受煤制油专利带来的广阔前景,打破贫油国束缚;走有中国特色的新能源之路!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煤化工的兴起,煤制油的发展;必然要占有一定的煤炭资源,在国内煤炭产需基本平衡的状况下,势必要打破均衡,造成煤炭供应紧张。但“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新能源的进程不能因噎废食、作茧自缚。因为发展、上升能化解矛盾;而倒退、下降则激化矛盾。发展中的问题只能在发展中才能解决。“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大禹治水中屡堵屡败而一疏则百顺、全胜;宜疏不宜堵就是这个道理。

  为此;开源节流,一是加大煤炭产量;二是节能减排;三最重要的是寻找更多的替代能源。做到综合平衡、统筹兼顾、立足国内、可持续发展。

  我国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6.9亿千瓦,年发电量可达6万亿千瓦时,如果按重复使用100年计算,经济可开发水能资源量约为600亿吨标准煤,占我国常规能源资源剩余可采能源量40%,是我国仅次于煤炭资源的第二大能源资源,现在我们还有2.55亿千瓦经济可开发装机容量。在美国70%装机容量均已开发,而我国水能资源丰富,真正开发的仅20%左右(2007年年底全国 水电 装机量达到1.45亿千瓦,占全国发电装机总容量约20%,发电量约13%),未来还有大量可开发空间。按照发电量来算,煤炭占发电总量高达85%。水能资源将是继煤炭之后,我国能源领域一片清洁的沃土。她将以其清洁能源的本来面目,在未来中国能源战略中与煤炭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成为立足国内的一双共擎中国经济明天的能源支柱。

  与煤炭同步,又快又好发展水电。开发利用好水能资源是增加能源供给、调整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减排温室气体、保护环境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优先发展煤炭及水电,成为石油的替代资源,将是我国能源战略发展的重要方针。同时,核电、风能发电、太阳能源及天然气、氢气等清洁能源也是新能源的方向。

  “九秋风露岳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在石油短缺;供不应求;油价日益高企的国际国内背景下,煤炭的广为应用,将是指日可待。在煤化工特别是煤制油的战略远景已彰显端倪的情况下,机遇与挑战并存。重要的是,道路已经开通;坚冰已经打破,航向已经指明。长将有日当无日,莫到无时想有时。经济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的浪潮已席卷全球每个角落。在全世界都在为能源问题困扰的今天,我们要实事求是地围绕中国能源富煤贫油少气的特点,及能源储备、煤炭资源与工业布局、经济发展逆向分布的趋势,而产生的“北煤南运:西煤东运”的格局;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立足国内;合理布局,发展替代能源;为中国的能源安全而未雨稠缪;为中国的环境保护而殚精竭虑;为中国经济安全、稳定、协调、全面、可持续发展,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新能源之路。(作者:曹京生)

发布人:

中国煤炭市场网或与合作机构共同发布的全部内容及材料拥有版权等知识产权,受法律保护。未经中国煤炭市场网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对上述产品、信息进行使用、复制传播或与其它产品捆绑销售。

免责声明:网站刊登CCTD认为可靠的已公开信息,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CCTD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网站会员不应以此取代自己的独立判断,网站会员做出的任何决策与CCTD无关, CCTD及其雇员不对使用网站信息及其内容所引发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

相关阅读:

CCTD是谁 数据服务 智能数字矿山 品牌会议 运销管理软件
关于CCTD 数据定制 数据融合 全国煤炭交易会 煤炭运销管理信息系统
研究团队 产业数据库 算法研究 电话视频会议 无人值守磅房
年度指数报告 周期类刊物和分析报告 系统集成 筒仓远程装车
咨询服务 智能化自动装车
考察活动 智慧营销支持

关注CCTD

    总部:010-64464669
    太原:0351-2167804、2167813
    秦皇岛:13780353903

    cctd@vip.sina.com


CCTD中国煤炭市场网
官方微信公众号

CCTD中国煤炭市场网
官方微博

CCTD中国煤炭市场网
官方APP

许传坤 软件部总经理
煤炭运销软件

许文辉 市场部副总经理
无人值守磅房系统

李小龙 市场部副总经理
煤焦钢市场分析

苗纳爵 市场部高级经理
港口煤炭市场分析

马丽娜 市场部高级经理
VIP会员服务

张鑫 智慧物流事业部
智慧物流产品
  •       主办单位:北京中煤时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CCTD中国煤炭市场网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CCTD中国煤炭市场网

copyright 2009 cctd.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20447号   |   京ICP证02044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5267号

返回顶部

中国煤炭市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