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份全国煤炭市场依旧处于下行通道,不过临近年底,考虑到年度合同谈判,以及国家层面的意愿等,各大集团不再通过价格战来争夺市场,使得本月煤炭市场较为平稳。虽然11月份环渤海多个港口因大风、大雾等恶劣天气多次采取了封航措施,不过,由于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下游电厂日耗虽然有所增加,但电力需求整体仍然疲软,电厂日耗仍旧明显低于去年同期,因此环渤海港口煤炭发运量同比仍处于大幅回落态势。
一、原煤产量同比继续下降
据CCTD中国煤炭市场网数据显示,11月份全国煤炭产量完成3.25亿吨,同比减少1000万吨,下降2.99%;其中国有重点煤矿产量完成1.6亿吨,同比减少652万吨,下降3.9%。
1-11月份全国煤炭产量累计完成33.7亿吨,同比减少1.24亿吨,下降3.54%;其中国有重点煤矿产量累计完成17.1亿吨,同比减少9567万吨,下降5.3%。
今年以来,我国四大主要用煤行业除化工行业外,电力、钢铁、建材行业用煤量均有所减少,数据显示前11个月全国主要港口累计发运煤炭同比减少了4000多万吨,下游行业煤炭需求不足。预计全年全国煤炭产量将完成达到36.8亿吨,同比下降约4.9%。
图1:2014-2015年全国煤炭生产情况:万吨

数据来源:CCTD
二、 影响近期煤炭生产的相关因素
1.港口交易活跃,海运费价格快速提高。入冬以来,北方港口气温逐步下降,冻车、冻煤增多,港口接卸困难,货源调进受到影响,促使港口库存难以大增,港口船舶数量增加,间接刺激下游电厂加大采购。从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秦皇岛港口待装船舶数量维持在50艘以上,由于下游采购积极性增加,海运费也相应提高,11月底秦皇岛港到广州港运费较月初上涨了5.1元/吨。
2.冬季电厂日耗回升,港口、电厂库存下降,下游需求转好。随着严寒的到来,北方地区冬季用煤不断增加,同时华东、华中地区气温不断下降,民用电亦有所回升;加之枯水期到来,水电站发电量减少,对沿海地区支援减少,东南沿海地区火电压力相应加大,电厂耗煤量不断增加,数据显示截止11月底北方五港煤炭库存较月初下降了400多万吨。
三、影响远期煤炭生产的相关因素
1.中澳自贸协定或影响进口煤市场。12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澳大利亚政府自由贸易协定》将正式生效并第一次降税,澳洲进口动力煤关税将从6%下降至4%,第二年降至2%,第三年之后降至零关税,澳洲进口炼焦煤关税将从3%下降至零关税。关税下调对今后炼焦煤进口的刺激可能好于动力煤,原因在于,一方面炼焦煤关税降幅较大,另一方面炼焦煤进口的一半以上来自于澳洲,高于动力煤。
2.煤电联动或迎变革,火电股利润面临压缩。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出明确信号,我国将降低电力价格,推进电价市场化改革,完善煤电价格联动机制。以前的“市场煤计划电”将成为“市场煤市场电”。业内人士指出,电价下调能减轻企业负担,增强经济发展动力;同时,政府在治理雾霾的压力下,对燃煤电厂环保要求不断提高,电力行业特别是此前作为我国电力结构主流的火电行业的利润将被显著压缩。(作者:耿国强)
责任编辑:周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