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受经济结构调整和能源结构变化等因素影响,今年 煤炭市场 仍将低位运行。近期,国家集中批准27条“西电东送”特高压项目,未来将大大缓解沿海煤炭需求;我国清洁能源比重的提升进一步挤占了煤炭的市场份额。有利的方面,国家将继续对进口劣质煤进行控制,对煤中微量元素进行严格检测,不合格煤炭进行“遣退”惩罚,贸易商进口煤炭谨慎度加大,有利于刺激内贸煤需求,对沿海煤炭市场形成利好。综合分析,今年煤炭市场需求呈稳中趋缓态势,我国煤炭行业仍将延续“供给宽松、结构性过剩、库存高位、需求平淡”的态势。
1.港口煤炭发运量将进一步保持稳定。
今年,预计我国经济发展增速将进一步放缓,在进一步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和加大节能减排治理力度的大背景下,能源消费增速同步放缓。去年,预计全社会 用电 量同比增长4%,增速同比回落3.6个百分点。用电量下降的背后是工业生产活动的减少,以前依赖高耗能、低成本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已受到制约。今年,国家将主要通过鼓励创新,运用新能源、新技术来提升经济质量,提高第三产业对GDP的拉动作用,传统能源及原材料的消耗将受到一定限制。港口作为物流链的主要对象是初级产品及工业原料,必然受到影响;伴随着大宗商品的需求降温,加之北方各大运煤港口的相继崛起,同质化竞争日益激烈。今年港口煤炭发运量将进一步放缓,沿海 煤炭运输 将出现稳中趋缓。
2.清洁能源对 火电 的影响加大。
水电 影响不断增大,去年竣工的溪洛渡、糯扎渡水电站,去年一年共向 广东 、浙江、上海供电1400万千瓦,未来水电还将保高速增长态势。国家能源局表示今年水电总装机容量将超过3亿千瓦,较去年增长约1000万千瓦。核电的影响也不小,目前,我国运行的核电机组达22台,总装机容量2010万千瓦,在建的核电机组27台,总装机容量2953万千瓦。核电在 电力 结构中的占比不断增加,将极大抑制火电的用煤需求。以华南区域为例,未来五年核电可累计压减 煤炭消耗 量达1.61亿吨。特高压输电的影响:今年,南方电网将建成“八交八直”的西电东送电网,送电规模将达到3980万千瓦。预计到2020年再建设6至8个输电通道,特高压输电对火电的影响将进一步加剧。
3.沿海煤市供需均有增量。
去年10月8日,海关总署发布通知,要求从10月15日起调整进口煤炭关税。取消无烟煤、炼焦煤、炼焦煤以外的其他烟煤、其他煤、煤球等燃料零进口暂定税率,分别恢复实施3%、3%、6%、5%、5%的最惠国税率。虽然 印尼 及 澳大利亚 可以通过自贸协定立即或逐步获得关税减免,但该政策顺应了稳定煤炭市场的整体方向,会将部分煤炭需求挤压回国内市场。
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的关键期,城市化建设继续加快,各级政府将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最终带动电力、 钢材 、 水泥 以及煤炭等基础能源原材料需求。而 煤炭供应 方面,供给量有望进一步增加。煤炭行业黄金十年积累的大量固定资产投资将于近几年集中释放,产能仍有很大释放空间。“三西”地区很多经过资源整合和兼并重组的矿井将陆续投产,产量不断释放。今年, 煤炭供需 两端均有小幅增量。
4.动力煤交易价格涨跌将趋于缓和。
在经历了去年的大幅下滑后,沿海动力 煤价 格再度下行动能已经被显著削弱,价格也需要理性回调;在国家出台煤炭救市政策的支持下,大型 煤企 挺价意识强烈,神华、中煤等大型煤企在价格调整中的“引领”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受短时间内我国煤炭市场难改供过于求的基本格局影响,煤价很难出现大幅上涨的行情,预计今年沿海动力煤价格波动将趋于缓和。
此外,气候变动仍将是主导
煤炭消费
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工业用电增速显著放缓的背景下,气候因素对煤炭消费的影响越来越明显,预计今年气候因素仍将是影响煤炭消费的重要因素之一。(作者:陈杰)
发布人:
中国煤炭市场网或与合作机构共同发布的全部内容及材料拥有版权等知识产权,受法律保护。未经中国煤炭市场网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对上述产品、信息进行使用、复制传播或与其它产品捆绑销售。
免责声明:网站刊登CCTD认为可靠的已公开信息,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CCTD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网站会员不应以此取代自己的独立判断,网站会员做出的任何决策与CCTD无关, CCTD及其雇员不对使用网站信息及其内容所引发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
![]() CCTD中国煤炭市场网 官方微信公众号 |
![]() CCTD中国煤炭市场网 官方微博 |
![]() CCTD中国煤炭市场网 官方APP |
![]() 许传坤 软件部总经理 煤炭运销软件 |
![]() 许文辉 市场部副总经理 无人值守磅房系统 |
![]() 李小龙 市场部副总经理 煤焦钢市场分析 |
![]() 苗纳爵 市场部高级经理 港口煤炭市场分析 |
![]() 马丽娜 市场部高级经理 VIP会员服务 |
![]() 张鑫 智慧物流事业部 智慧物流产品 |
![]() |
copyright 2009 cctd.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20447号 | 京ICP证02044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5267号 |